铸造胶产品概述(铸造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铸造胶又称铸造缺陷修补胶,由优质高性能络合剂或粘合剂与合金、陶瓷、金刚石等多种粉末配制而成。用于铸件的加工面和非加工面缺陷填补。具有抗压堵漏性能可靠、粘接牢固、硬度高、不脱落、固化速度快、颜色可调、稀稠可调、温度300℃以下可调等性能。

铸造胶是专门修补铸造件缺陷(气孔砂眼等)的胶种,使用方便快捷,价格低廉。

第二节 发展历程

造型制芯所用的各种粘结剂中,粘土是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粘结剂。说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论其应用广泛,则可说世界各地无一处不用。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在各种化学硬化的粘结剂蓬勃发展的今天,粘土仍是铸造行业中最重要的粘结剂,其用量之大,是任何其他粘结剂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据报道,美国生产的钢、铁铸件中,用粘土粘结的湿型砂造型的约占80%,我国目前可能还多于80%。

随着对精铸件质量和精度要求的提高,用水玻璃或硅酸乙酯为粘结剂的制造工艺所造成的“精铸不精”及环境污染等弊端已严重阻碍了中国铸造工业的发展。因此,为提高铸件质量、缩小同国际精铸业的差距,用硅溶胶取代水玻璃和硅酸乙酯势在必行。同时,在无需增加较大财力、物力及改变主要工艺的情况下,使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制壳工艺,可以提高铸件的光洁度。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年上半年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同比增长3.5%,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2007、2008年上半年国民产业同比增长率比较


 

2004-2008年6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1、CPI增速高位回落,农副产品价格趋稳

尽管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2008年上半年我国月度CPI指数走势

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本轮CPI持续攀升的主导因素。在上半年7.9%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拉动上涨6.64个百分点。此外,国际因素也是CPI保持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国际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

同时,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6%。从3月份8%、4月份8.1%、5月份8.2%到6月份8.8%,PPI连续四个月处于8%的涨幅平台。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已高位趋稳,夏粮丰收,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这些对稳定物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外贸顺差减少,结构更趋优化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内需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变化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相对减缓,进口增速相对提高。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

2006-2008年各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对比

此外,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放缓迹象;但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出口额同比增长25.4%,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显示我国外贸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增长3.4%,增速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17.2亿美元,增长26.8%,增速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服装出口增速,反映了我国服装加工环节外迁现象已十分明显。

3、消费增速成一大亮点,经济支撑作用显现

上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增速的大幅上升,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高达23%。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26.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21.4%,两者之差已经缩小到4.9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幅差距。

这表明国家在结构调整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在需求结构上,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转变,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投资和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不过,由于经济增速略减以及通胀预期上升,会对未来消费造成压力,同时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降温也可能导致下半年消费实际增速减缓,因此需要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上给予关注。

4、货币供应总体可控,信贷增速平稳下降

从上半年运行来看,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狭义货币(M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分别比上月低3.74个、0.7个百分点。6月份货币供给增速明显回落,目前整体货币供应处于可控区间内。此外,继5月份M1、M2在17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喇叭口”反转后,6月份,M2同比增速再度高于M1,增速差继续反转,且呈扩大趋势。M1、M2货币供给的回落与外汇储备的增速减缓相关,也反映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表明当前货币流动性已有所减弱,对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有利。

与此同时,受央行调控政策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贷款增速平稳下降。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6199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898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元。

总体来看,经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多次宏观调控,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明显回流,贷款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适度收紧市场流动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二、200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上半年,我国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袭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与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等不利国际经济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展望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会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尽管受外需与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影响,全年GDP增速将回落至10%左右,但消费需求仍会平稳增长,物价水平也将有所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投资将平稳增长,而实际增速仍呈下滑趋势

上半年,尽管我国遭受了重大自然灾害,因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较多,但前6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3%,同比仅加快0.4个百分点。

尽管当前投资增速比较平稳,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不大,但考虑到今年投资品价格快速上涨因素,投资增速实际上已明显放缓。从资源品价格持续上涨走势看,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仍有可能继续提高,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不明显上升,则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态势仍将延续,这将进一步增加经济大幅回落风险,影响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经济大幅回落风险不断加大,就有可能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因此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幅将达25%左右,但实际增速则将明显放缓。

2、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达21.4%,增幅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新高。尽管上半年消费需求增长很快,但若扣除CPI大幅上涨因素,实际增速为13.5%,同比仅上升1.3个百分点。

下半年,为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特别是在冬季来临前解决好灾民过冬问题,需要从市场购买大量衣物、棉被、日用品等救灾物资,这也将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广东、上海、北京等大多数省市都打破最低工资标准两年调整一次的惯例,2008年在去年已经调整一次的基础上,又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得低收入居民工资收入继续增加,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此外,今年以来政府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保障措施,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些政策措施也将会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但是,当前及今后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较多,消费需求增速放缓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首先,受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中国股市A股总市值蒸发近15万亿元,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之比达三成以上,居民金融资产损失严重。下半年,在影响中国股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体系与机制问题没有解决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难以恢复,居民财产性收入仍然难以稳定增长。其次,居民消费信心与预期在不断减弱。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1,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7和2.7个百分点;消费者预期指数为96.7,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和2.6个百分点,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持续下降态势。第三,受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借贷消费有所减少。今年以来,在人民银行严格控制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规模、贷款利率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情况下,前6个月金融机构居民个人贷款同比少增2139亿元。这其中既有居民因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而暂缓借贷购房因素,也有居民因利息负担较重或借贷控制较严而减少借贷消费的情况。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将在20%左右。

3、出口增速将基本稳定,但外贸发展形势仍然严峻

下半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效应和次贷危机损失影响还将进一步释放,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由于欧元区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欧洲央行7月3日将欧元区基准利率提高至4.25%,达到7年内最高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欧元区滞胀的风险。各种迹象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减弱。此外,下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态势仍将保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削弱。

但下半年外贸出口名义增速也不会进一步大幅放缓。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2400万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劳动力主要汇聚在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领域吸纳就业人数已超过8000万人。如果外贸出口形势恶化,大批在外贸企业工作的职工就会失业,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激化和加剧。在保就业和保价格稳定同等重要情况下,中央就有可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并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以保持外贸经济稳定发展。二是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值占全部商品出口总值比重达58%以上,是主要出口产品。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25.4%,同比仅下降1.7个百分点。三是目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还在持续攀升,出口商品成本不断加大,这将迫使出口企业进一步提高出口价格。因此,下半年价格因素对外贸出口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特别是考虑到外贸政策可能调整因素,预计下半年外贸出口名义增速将基本稳定,全年外贸出口增幅有可能保持在20%以上,贸易顺差总额将达2100亿元以上。但是,在扣除价格和汇率因素后,实际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的局面难以扭转。

4、价格指数逐渐回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物价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与消费需求拉动价格上涨所表现出的价格上升从下游行业向上游行业传递的特征不同,今年以来,生产资料工业品价格指数涨幅明显高于生活资料工业品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明显高于CPI,表现为要素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体系、外部影响力不断加大情况下,我们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当然,也存在着许多有利于物价涨幅回落的因素。首先,中央已将抑制全面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将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物价上涨。今年以来,国家在控制公用品价格上涨同时,又先后对小麦粉等粮食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提升化肥出口关税,降低冻猪肉等食品进口税率,积极通过财政政策缓解通胀预期和压力。其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2.6%,连续第五年获得丰产丰收,库存与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如果秋粮不出现大面积减产,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不会很大。与此同时,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也同比增长4.8%,存栏量同比增加5%,农贸市场猪肉价格涨幅正在呈逐月回落态势。第三,在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国内产能不断增加情况下,国内商品市场供给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商品供应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难以进一步提高价格。第四,由于去年下半年物价上涨较快,导致今年价格翘尾因素较大。随着年末临近,计算CPI时同比基数将逐渐增大,CPI涨幅将逐渐减小。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下半年CPI将呈逐渐回落走势,全年涨幅将在6.5%左右。但是,如果下半年不利因素影响力加大,CPI涨幅也有可能增至7%以上。

第二节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本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007年6月,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明确,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草案规定,国家推进有利于节能的工业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建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国家运用税收等有关政策,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运用调整出口退税等措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2、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1)高新技术企业

(1)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当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对此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经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所得税。

(2)为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3)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或解决产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的中试设备,报批后中试设备折旧可加速30%-50%。

(4)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发明专利所发生的费用,经批准可一次或分次在成本中列支。

(5)经认定的开发生产软件产品的企业,其工资支出按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扣除(经批准所有人员工资全额列支)

(6)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减按15%计征所得税。其中新办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怔2年所得税。

2)高新技术成果

(1)出资比例可超过20%的限制,达到35%,

(2)不超过20%比例出资额,可经投资方约定直接申请注册,

(3)资本可分期到位。

3)高新技术产品(优惠期一般为3年,最长4年)

(1)软件产品经认定,从被认定之日起减按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

(2)3年内可享受地方分享(25%)部分的财政补贴。

3、设备完好标准

1)目的

对设备进行检查评比,是正确了解和掌握设备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除封存闲置设备外所有在用、备用的生产、辅助生产的机械、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

3)设备完好标准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答合要求;

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无振动、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记录;

设备易损配件有相关记录或图纸;

设备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维护保养规程齐全。

(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4、铸造用合脂粘结剂标准:GB12216-1990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用合脂粘结剂的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以石蜡为原料制取合成脂肪酸过程中的蒸馏后残渣(副产品)并以适量溶剂稀释配成的铸造砂芯用合脂粘结剂。

第一节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胶粘剂生产的工艺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聚氨酯改性聚乙酸乙烯酪乳液、抗冻性白乳胶、双马改性环氧树脂导电胶、有机硅改环氧树脂结构胶、聚氨酪改性环氧树脂胶等改性型、接技型、共聚共混型及特种型胶粘剂相继研制成功。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高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新产品相继投产,特别是水性胶、热熔胶和热熔压敏胶等环保型胶粘剂成为合成胶粘剂的主流。

这些产品的研制成功,满足了应用行业不断发展中的各种需求。其优异的性能完全可以与进口产品相媲美,取代了部分进口,提高了我国胶粘剂行业的整体素质。

我国胶粘剂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并呈现销售额增长高于产量增长的格局。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以1700万吨左右的铸件年产量位居全球首位,成为世界铸造大国。

1、铸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铸造业的区域特色也十分鲜明,已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山东、山西、辽宁、广东等地的铸造产业集群。这些地区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使培训、金融、开发、市场营销、出口等方面形成互动,促进了铸造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铸造产业集群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铸造产业集群,它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及浙江省,铸件年产量近500万吨,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一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机械工业、家电行业、冶金行业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根植于这些产业的铸造业必然成为了全国的领头羊。

山东省一直是全国铸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铸件年产量和从业人员均居全国前列。据估计,山东全省铸件年产量在500吨以上的铸造厂有800余个,年铸件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山东省铸造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是科研、设计及教育力量雄厚,这里不仅有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和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工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也培养了大批铸造人才。同时,铸件生产专业化是当地的一个特征。如在全国生产刹车件的十强企业中,山东省就占了80%;山东高密的灯具铸件也已形成相当规模,年产量达3万吨;山东莱芜的车辆铸件年产量达到6万吨;山东东营的精密铸件年产量达到5万吨。

山西省因具有丰富的生铁、煤炭、铝镁资源以及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廉价的劳动力,使铸造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同时也提供了把山西由铸造大省转变为铸造强省的条件。该省许多企业的铸件成本比东部省份要低4%~10%,适于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共有2500多个企业,其中80%为中小民营企业,铸件年产量约120万吨。

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其机械、冶金在全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带动了铸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铸造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铸造企业1000多个,沈阳、大连的铸件年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加上鞍山、本溪、抚顺等十几个城市,专家估计已达到110万吨。

广东省拥有传统的根植于机械工业的铸造厂,同时小产品铸造业也很发达,被称为"小产品大市场",全省约有500家大大小小的厂家生产水暖器材、炉具、浴具等小铸件。该省最为突出的是以台资、港资为主的铸造厂、五金厂遍地开花,保守估计厂点可达几百家,铸件产量估计可达该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广东铸造业最有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成为推动广东进入全国铸造大省、铸造强省行列的重要力量。

2、铸造业发展趋势

1)铸造合金种类转变,有色铸造厂数量及其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球墨铸铁产量会有明显增长,灰铸铁和铸钢会有下降,而可锻铸铁产量会明显下降。

2)我国铸造业优胜劣汰的竞争将加剧,将朝着减少铸造厂数目,扩大经济规模、增加效益的方向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