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年-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变化图
单位:亿元
2008-2011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二)2009-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分析
2009年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取得了成效,“保八”目标实现。同时,在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压力下,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显现,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挑战,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产能过剩情况突出,加上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使2010年我国经济成为最复杂的一年。
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GDP增长)逐季趋缓,“前高后低”明显,这既有2009年增长基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2010年宏观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达到了经济调控预期要求的目标,取得了成功。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经济向趋稳的方向转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三大政策手段的出台,即房地产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整顿、限制过剩产能和限制高能耗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和三大政策手段的配合使用,起到了较好的调控作用。
2011年前三个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向常态平稳回调,M2增速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9月末的13.0%。总体上看,这是稳健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尽管M2增速从数值上看比前几年低,但考虑到金融创新等因素,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相适应的。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微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具体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行业基本政策
压滤机行业所属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压滤机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的压滤机产品受到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在其他主要应用领域也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1)国家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支持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国务院于2006年2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要求发展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型环保装备,提高环保设备研发制造水平;发展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以及大型露天矿设备,实现大型综采、提升和洗选设备国产化。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司大型隔膜压滤机成套设备属于大型环保装备,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污泥处理和洗煤行业。
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8年1月12日联合颁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发改工业[2008]224号)提出:鼓励支持包括城市及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型环保装备在内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为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应用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范首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并给予相关税收优惠及风险补助。公司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内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产品。
国务院于2009年5月12日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公司拥有系统集成服务相关的技术储备、技术人才和经验积累,压滤机系统集成服务逐步成为本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2)国家重视环境保护,支持优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使用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压滤机是相关行业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的重要设备,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装备保障
根据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12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其中与本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重复用水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与使用”、“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和“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等均被列入鼓励类项目。
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1月联合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将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列为优先发展的十大产业,与本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有工业、城市废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尾矿资源生态型管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等。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8月2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5号),将“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压滤机)”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建设部、环保部、科学技术部于2009年2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23号),提出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公司隔膜压滤机成套设备应用于污泥处理可以有效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
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明确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环保部于2010年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规定: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污泥稳定化和脱水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该通知发布之日起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及技术规范。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禁止污泥处理处置单位超处理处置能力接收污泥。
(3)压滤机作为矿物及加工、化工、食品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重要过程装备,下游行业的一些发展政策将促进压滤机市场的发展
①矿物及加工行业的市场政策
工信部、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0年4月11日联合发布的《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工信部联规[2010]174号)指出: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必由之路。该规划提出了如下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20%,尾矿新增贮存量增幅逐年降低,已实现安全闭库的尾矿库50%完成复垦。攻克一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在尾矿综合利用各重点领域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该规划重点项目约500-700个,总投资约540亿元。上述措施对保障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压滤机是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尾矿处理的重要设备。
②化工行业的市场政策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于2010年10月20日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精细化工率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50%;大力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十二五”末高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主要产品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
③食品行业的市场政策
根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于2010年9月16日发布的《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目标约为18%,预计到2015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总产值发展到4,000亿元。该规划提出了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包装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包装机械。预计到2015年,我国食品加工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十二五”食品行业重点产品技术装备开发内容包括替代进口产品技术装备开发、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开发、食品高新技术与装备开发等。公司压滤机可广泛用于啤酒麦汁过滤、油脂分提、海藻胶、果汁、果胶脱水,葡萄酒、黄酒和酒精等过滤,甜菜糖、蔗糖、成品糖浆、淀粉等过滤。
二、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压滤机属于分离机械行业中的一个分支。分离机械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分离机械分会,行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分离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技术监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滤机成套设备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同时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管理。
三、行业相关标准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部门 | 实施日期 |
CECS 75-1995 | 带式压滤机污水污泥脱水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1993-3-1 | |
CECS : 7595 | 带式压滤机污水污泥脱水设计规范CECS75:95 | 1995-12-8 | |
CJ/T 80-1999 | 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滤机 | 建设部 | 1999-6-4 |
HG/T 21615-1997 | 改性聚丙烯厢式和板框式压滤机系列 | 化学工业部 | 1997-9-1 |
HJ/T 283-2006 |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 2006-9-15 | |
JB/T 11097-2011 | 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2011-8-1 |
JB/T 3966-2001 | 煤用室式压滤机 | 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 | 2001-10-1 |
JB/T 4333.1-2005 |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 全国分离机械标委会 | 2005-9-1 |
JB/T 4333.2-2005 |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5-9-1 |
JB/T 4333.3-2005 |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3部分:滤板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5-9-1 |
JB/T 4333.4-2005 |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5-9-1 |
QB/T 2375-1998 | 制糖机械板式自动压滤机 | 中国轻工总会 | 1998-12-1 |
QB/T 3667-1999 | 压滤机 | 国家轻工业局 | 1999-4-21 |
SHS 09015-2004 | 带式压滤机维护检修规程 | 2004-6-21 | |
SJ/T 31413-1994 | 自动板框压滤机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 | 电子工业部 | 199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