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蚊香产品概述

第一节 蚊香产品定义及基本属性

一、产品定义、性能

1、定义

蚊香是利用高温燃烧作用,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驱蚊效果大于杀蚊效果,所以蚊香主要是一种驱蚊物。我国点蚊香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蚊香分线香和盘香两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液体或固体电蚊香。

2、性能

传统的蚊香中的药物被点燃后所发出的烟可赶走蚊子或熏死蚊子,蚊香燃烧的烟里含有4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要注意使用。

固体电蚊香的原理是将杀虫剂(除虫菊精)吸入纸片中,利用热气蒸发出杀虫剂,一般药效可维持6~8小时。缺点是刚使用时药效良好,可能有「超量」之余,但4~5小时之后,杀虫剂挥发殆尽,药效变差,防蚊效果变弱。

液体电蚊香利用毛细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正好可以弥补电蚊香的缺点。液体电蚊香可以连续长时间使用,约60天左右,甚至可定时释放。

二、产品所属行业界定

蚊香在国际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类标准中从属于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下的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

第二节 蚊香产品应用概况

一、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蚊香产品应用情况列表


 

二、产品应用成熟度分析

据统计,我国2005年蚊香系列生产量:盘式蚊香为3796万箱,电热蚊香片为8630万盒,电热液体蚊香为1985万瓶。

近年来,盘式蚊香的浸泡工艺转变成表面喷涂工艺后,无烟或微类产品高速增长,由于使用成本低,仍将是蚊香的主打品种。

电热蚊香片由于基材的改进和热稳定性好、易挥发药剂的开发,以及纸带蚊香等新型产品的开发,大大提高此类产品的使用效率和药效的稳定性。

电热液体蚊香通过加热器部分的功能改进,使药剂浪费减少,使用率得到提高。

第三节 蚊香产品发展历程

1、古代

蚊子是我国人民非常讨厌的一种“吸血虫”,人们对这种虫子之厌恶由来已久。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人们逐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其中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四民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之户上,禳毒气”。早年端午节人们除在门口插上艾草外,还常浸泡雄黄酒涂在身上。这样做可能使空气清新一些,其次还有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

另外,蚊香的发明可能还与古代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开始了烧香祭祀的习俗。最早记载这一习俗的是《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意思就是周人通过燃烧一些柴火冒烟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后来《周礼·春官·大宗伯》记有大宗伯之职包括:“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当然,那时烧的还不是后来的香,只是一些柴草和布帛。《周礼·天官》有“祭祀,共萧茅”的说法。这里的萧是一种香草。

大约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因为汉代出现了香炉。此外,史籍记载,汉代曾有通过焚烧“月至香”以“避疫”的记载。说明烧香从“与神明沟通”到“避疫”,香随材质的变化,功能也在扩大,因而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以“驱蚊”为目的的“蚊香”似乎也在清理之中。

蚊香出现的具体时间现在还不太清楚。从上述欧阳修的诗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用烟熏的办法驱蚊。不过,欧阳修的诗中没有提到用何种材料产生烟雾。

原始的蚊香出现在宋代。根据宋代冒苏轼之名编写的《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当是较早的“蚊香”。其中提到的材料是很有意思的,雄黄是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广泛的杀虫剂。书中还提到制作蚊香时,于端午节时取材,不禁让人联想到“蚊香”的与这个节日的插艾草和使用雄黄酒有某种关联。

宋代的蚊香在清代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一个近代来华采集茶种的英国人福琼(RobertFortune)的著作《居住在华人之间》(AResidenceamongtheChinese)中有关记载。1849年,这个英国园艺学者在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他和随从都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后来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一种蚊香,这种蚊香对驱杀蚊虫很有效。后来他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后,引起西方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所合成。后来,他在浙江定海了解该蚊香的配方,发现此种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

明末的《谭子雕虫》一书记载:“蚊性恶烟,旧云,以艾熏之则溃。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鳗鳝鳖等骨为药,纸裹长三四尺,竟夕熏之”。上述记载说明古人确实曾用端午节悬于户外的艾作熏蚊的材料。当然这种“蚊香”的产生,在制剂技术上可能还跟艾在针灸术的用途产生的启发有关。根据宋代《本草衍义》记载:“艾叶干捣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很可能是在这种“硫磺艾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使人们联想到将浮萍干末加雄黄粉制作出实用“蚊香”。

尽管中国古代已经有蚊香,但进行技术革新并使之进行工业化商品生产却是由外国人首先进行的。

2、近代

1885年,和歌山县有田市号称「橘子王」的上山家(和歌山盛产橘子),有位毕业于庆应大学的上山英一郎(当时24岁),设立了上山商店,想让家中生产的橘子出口到国外。

上山英一郎经由恩师福泽谕吉(明治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庆应大学创设者)的介绍,与美国某家植物公司老板认识。上山热情款待了那位老板,并赠送了橘子、竹子等幼苗给老板做为回国时的礼品。翌年,老板寄来一盒植物种籽,信中说明许多美国人正是因为生产此植物而致富,种籽是原产于南斯拉夫的除虫菊。

美国植物公司老板在信中又说明,此植物在荒地也能栽培。上山英一郎于是想到如果将除虫菊普及到全国各地的农家,保护农作物,再将农作物出口到外国,或许可以拯救一些时常受蚊香到虫害的贫农。于是,上山开始云游全国各地,遗憾的是,大部份农家都不感兴趣。上山英一郎又想到,如果将除虫菊制成灰状物,撒在农作物上,或许农家便能接受。只是,屡次试验的结果,却让上山不得不作罢。

1888年,上山英一郎请来线香制造工匠,花了两年时间,开发出全球首创的棒状蚊香。但是,这种外型类似线香的蚊香,顶多只能持续一个钟头,若是要加长长度,又容易折断。上山的妻子便建议改为漩涡状。反覆试验之后,上山才摸索出以一支圆棒为中心,再将两条粗蚊香卷成漩涡状的制造方法,这种手卷制造法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五年左右,才全面机械化。

形状问题虽然解决了,却仍有个干燥问题在等著。因为若是把卷好的蚊香放在木板上干燥,两条蚊香会黏贴在一起,无法分成两个漩涡状蚊香;若是要吊起来干燥的话,蚊香又会失去原形。所幸这回也是妻子的建议奏了效,改为在铁丝网上进行干燥过程。这个方式一直持续到今日。1902年,效力能够持续七小时以上、漩涡状的蚊香终于正式上市。

1910年,上山英一郎将商标设计为公鸡头,并命名为金鸟蚊香。

1954年,上山在蚊香内加入比除虫菊的成份更有效果的allethrin(丙烯除虫菊酯)之後,除虫菊便成为只是增添香味的附加品。现在的蚊香成分中,有0.3%到0.6%是allethrin,其馀都是木屑粉、淀粉、楠树粉。烧蚊香时的烟,其实没有杀虫效果,有效果的成份是从燃烧部份之前那一小截蒸腾出来的。虽然现代都会家庭大半都是使用液体电蚊香,不过线香蚊香的需求量依然存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