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沥青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煤焦油沥青的深加工主要分为以道路沥青、针状焦以及活性炭等组成的传统加工路线,和以中间相沥青、中间相沥青微球等组成的新兴技术路线。国内的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技术起步较晚,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制备针状焦、改性沥青以及球形活性炭等传统工业产品方面,高品质产品依然广泛依赖进口。

第二节 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或流程

煤沥青全称为煤焦油沥青,是煤焦油蒸馏提取馏分后的残留物。可以分为低温沥青(软化温度为30-75度),中温沥青(软化温度为75-95度),高温沥青(软化温度为95-120度)和改质沥青(软化温度为105-120度)。

一、中温沥青的制备 

中温沥青是煤焦油经过360度蒸馏提取馏分后的残留物。 

煤焦油静置脱水→用碳酸钠脱盐→用泵将煤焦油打入管式加热炉的对流段→此阶段煤焦油被加热到120-130度→进入蒸发器进行脱水→塔顶蒸出轻油蒸汽经泠凝器进入油水分离器就行油水分离→塔底脱水后的的煤焦油流入无水焦油槽→煤焦油被泵入管式加热炉的辐射段加热→进入二次蒸发器→煤焦油中的轻质馏分立即蒸发进入分馏塔分级收集,依次得到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塔底排出中温沥青,温度370度左右→经汽化冷却器至220-240度→进入沥青高位槽自然冷却数小时得到中温沥青。

二、改质沥青的制备 

1、高温热聚法

常压热聚法

热沥青由煤焦油蒸馏装置的二段蒸发器流入反应釜→加热到360-420度得到改质沥青→流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经冷却器送入沥青高置槽→自然冷却得到成品 
加压热聚法

热沥青经中温沥青中间槽泵入反应釜,釜内压力为0.5-1.2MPA,其余与常压热聚法流程一直。加压热聚法的优点是热缩聚加强,热分解减弱,低分子组分较少,改质沥青结焦值大大提高 

2、真空闪蒸法 

自管式炉辐射段来的煤焦油进入二段蒸发器→顶部溢出轻馏分→底部导出中温沥青→输入真空蒸馏塔→得到的改质沥青在距塔底1.5m处喷滴出来(由于闪蒸塔顶部是真空状态,所以所以沥青在此部位受到减压蒸馏,馏分在闪蒸塔内迅速挥发,在很短的时间内软化温度提高到110-120度)→从闪蒸塔排出的硬质沥青流入冷却槽冷却至180度→泵入沥青成型嘴→挤入35-40度冷却水中。 

改质沥青的优点:1、结焦残炭值高,制品机械强度高;2、软化温度高,夏天运输和远距离运输问题容易解决;3、混捏成型过程中,沥青溢出烟气较少,减少环境污染;4、改质沥青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提高炭材料的质量。 

第三节 国内外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煤沥青基炭素材料在国外开始研究的时间较早,目前黏结剂、浸渍剂、针状焦、球形活性炭、涂料等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制备工艺存在。

当前,中间相沥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研究,尝试解释中间相沥青出现的机理。从中间相沥青中制备出黏结剂、针状焦、球形活性炭等炭素材料具有普通改质沥青所不具备的特性,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目。中间相沥青研究的热门状态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材料的开发也将成为煤沥青深加工产业的支撑。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可用于球杆、衣服等民生领域,应用需求较为广泛的同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或将成为原料沥青消耗比例最高的领域。

传统的沥青基产品,如黏结剂、浸渍剂、道路沥青、乳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等在各自的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沥青基产品研发实力羸弱,使传统沥青基产品在国内依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球形活性炭,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但高品质的球形活性炭基本依赖进口。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