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2010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增速比3月份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1-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2010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上年同月为下降1.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二)2008-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分析

1、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1)2008年我国5次上调准备金率

(1)1月16日

央行决定自1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零点五个百分点。上调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百分之十五。

(2)3月18日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4月16日

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5月12日

从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6月7日

从6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首次降低贷款利率

9月15日

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农、中、建、交以及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1、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2、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行业基本政策方向分析

政策是经济和市场的风向标,对经济和市场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很多时候能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某个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未来整体走势。

我国饲料行业的基本政策方向是提高饲料的产品安全性,规范饲料行业的发展为畜牧业服务。

二、2005-2009年行业重点政策、法规

1.“国八条”

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八项措施扶持农业生产,具体内容包括加大政府调控、托市收储、财政补贴、加大信贷扶持和政府投资力度等。

2、国储收购

2009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公布2009年秋粮收储政策,至此,传闻已久的收储政策终于尘埃落定。与去年的收储政策相比,今年秋粮收储政策更加市场化,灵活性增加。同时,今年的市场环境与去年不同,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3、我国三大粮食品种新国家标准发布《稻谷》、《玉米》、《大豆》

继2008年5月1日实施《小麦》的新标准之后,2009年7月1日,新的《稻谷》新标准已开始正式实施,同时《玉米》和《大豆》的新标准也将在9月1日正式实施。据了解,此次实施的新标准中不仅对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定等指标、等级、质量要求等进行了修订,对卫生和检验也进行了规范。此外,新标准中还规范和增加了部分名词术语和标签标识。这三项国家标准都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出口。在稻谷、玉米、大豆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4、《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执行

6月1日,实施了14年的《食品卫生法》废止,《食品安全法》正式“上岗”。

《食品安全法》经过四审、横跨三年、历时一年多,今年二月二十八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今日起取代《食品卫生法》开始实施,从“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表明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观念到监管模式的转变。

5、新增1000亿斤确保粮食安全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将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目标提增至11,000亿斤,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此次变动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

6、G8峰会:强化国际粮食管理体系

G8峰会关于粮食安全的共同声明草案表示,为强化发展中国家日益严峻的缺粮以及营养不良问题,呼吁强化国际粮食管理体系。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三聚氰胺添加量)第1218号令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我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但含量极低。大量动物验证试验及风险评估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mg/kg时,不会通过动物产品残留对食用者健康产生危害。为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养殖动物及其产品安全,现将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定为2.5mg/kg,高于2.5mg/kg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三、行业相关标准

截止2009年11月,我国共颁发了饲料工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466项。这些标准可划分为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评价方法标准、单一饲料及饲料原料标准、饲料添加剂标准、饲料产品标准等六大类。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