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专用车行业产业链概述 

专用车行业产业链简图

            

第二节 专用车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产量情况 

2005-2010年钢材产量增长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钢材
2005年 37771.14
2006年 46893.36
2007年 56560.87
2008年 58488.1
2009年 69243.7
2010年 79627.0
 

 

(二)主要原材料供应厂家情况 

钢材供应厂家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

供应厂家 产品特点 年供应能力
宝钢集团 规模大、产品链齐全 3500
武钢集团 规模大、研发能力强 3000
河北钢铁集团 板材产品优势突出 3300
 

二、上游原材料需求情况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应用领域概况

钢铁一般依照它的提炼方法可分为柏塞麦转炉钢,碱性转炉钢,平炉钢,电炉钢等。依用途可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专业用钢、工具钢等。

(1)建筑及工程用钢

建筑用钢材可以分为钢结构用钢材,及混凝土结构用钢材。钢结构用钢材主要为低合金钢(Q345系列)及普通结构钢(Q235系列)板材,部分重要结构设计中要求钢材采用带有z15,Z25,Z35等Z向性能要求的材料。轻钢主结构多采用Q235材料,重钢主结构多采用Q345材料,预埋地脚螺栓多采用Q235圆钢,拉条多为热轧钢筋,另外角钢、槽钢、H型钢等型钢也有少量使用。土建钢材主要为螺纹钢、圆钢、线材及型钢等

(2)结构钢

机械制造用钢,用以制造承受载荷或传递功和力的机械零件所用的结构钢,也称机器结构钢。对这类钢的要求是有高的强度、适当的韧性和良好的制造工艺性,如锻造性、切削加工性等。这类钢一般都经过适当热处理后使用。机械制造用钢按用途可分为调质钢、表面硬化钢(包括渗碳钢、渗氮钢、低淬透性钢)、易切削钢、弹簧钢和滚动轴承钢等。

(3)专业用钢

专业用钢包括如专用车用钢、船舶用钢、飞行器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其品种主要包括钢板、优质钢、型钢、带钢、钢管、金属制品等。

(4)工具钢

工具钢的含碳量高于结构用钢,通常用于制锯条,钻头等。特殊钢则加入铬、钨、钴、钼、钒等合金元素,并经适当的热处理。

(二)主要原材料应用领域需求量统计表 

钢材应用领域需求量统计表

应用领域 需求量 百分比
建筑用钢 26525 53%
机械制造 10510 21%
运输工具制造 3503 7%

 

第三节 专用车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下游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下游主要行业发展概述

一、物流运输行业发展

1、中国运输物流业的整体现状及宏观发展趋势

中国交通物流行业目前整体处于行业发展的积累阶段,市场集中程度较低,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和服务相似度高且种类单一,未来全行业将逐步向行业集中阶段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受中国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对运输物流业务外包的逐渐认可导致的客户行为改变、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内消费增长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中国运输物流业将出现四个主要的宏观趋势:

宏观趋势一:更高质量、更加综合的产品将成为全行业一致的发展方向,同时各子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些传统的货运企业开始提供原来只有快递企业才提供的门到门的限时服务。使运输物流企业产生这样变化的重要原因,除了客户需求的演变外,也包括一些子行业自身发展的瓶颈,例如航空货运普货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国际货代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公路货运整车/零担业务回报有限等。

宏观趋势二:行业将经历更为明显的整合。

根据不同子行业的特点,既会出现同子行业内部及同领域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整合,也会出现不同子行业之间、甚至不同行业之间的纵向整合。

宏观趋势三:对网络的广度及密度的要求提高。

以往运输物流企业的网络往往侧重干三大经济圈即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未来网络覆盖所需的宽度将加大,向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转移。

宏观趋势四:“低碳经济”带来成本结构的新挑战。

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对此也将积极应对,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而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就是其中之一。

2、五大子行业的现状及未来

1)快递行业

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主要呈现出产品同质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以及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而国际快递由于有四大国际快递公司(FedEx、UPS、DHL、TNT)的参与,从产品种类、服务质量到市场集中度和运营效率都比国内要好得多。2009年,中国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的规模分别达到373亿元和155亿元,同时,受经济增长、市场需求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政策支持的推动,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将保持23%和13%的增长,到2015年时将分别达到1,292亿元和323亿元。

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国内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对网络覆盖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递公司需要建立更深入内地的网络以有效捕捉新兴市场并满足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二是面对产品同质化和价格竞争,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日益成为企业实现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三是运输方式向陆运转变:随着公路运输的日趋成熟及客户企业成本压力的加大,公路快递将蚕食一部分传统的空运快递市场,四是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政府的支持将推动国内快递的进一步整合。

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由于外资企业的参与而相对成熟,其未来的发展存在以下四个趋势:“快递”和“快货”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品复杂度正在增加;专线公司的份额不断提升:从传统的以网络为销售核心向以客户为销售核心转变,中国入境快递收方付款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

2)公路货运行业

目前的中国公路运输市场主要呈现出竞争激烈、市场极其分散、服务单一、运营水平较低的特点。2009年,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的规模为5,658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年均10%的增长速度,规模达到10,190亿元。

在市场保持良好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公路货运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成本压力加大:未来燃油价格的波动性、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企业运作的正规化都可能使公路货运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摊薄:二是行业整合加剧:除政府推动外,拥有广泛网络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更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一站式服务及货物跟踪和查询服务等增值服务,三是产品和服务提升:科尔尼公司的调查显示以速度、可靠性及货物差错丢失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运输服务水平是客户挑选公路货运承运商的主要考虑因素,这就需要公路货运企业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和运营能力;四是市场结构变化:零担货运的部分市场将被整车货运和公路快运逐渐蚕食。

3)航空货运行业

目前的中国国际和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客户需求越来越复杂,而新产品也应运而生,在这方面国内的航空企业处在明显的劣势,因此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相对集中(政策层面仍然对外资企业有一定屏障);而国际航线市场则竞争激烈,呈现出和美国市场类似的格局。

展望未来,受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机场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等因素的推动,中国的航空货运将面临以下趋势:一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国货运航空市场整体环境的开放以及巨大的增长潜力必将引发相当长期的多方争夺;二是航空货运将沿价值链进行扩展延伸:受竞争加剧、燃油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航空公司将通过设立内部销售力量、增加地面提取、仓储和配送业务等多种形式沿价值链进行上下游的扩展;三是产品细分和各个服务环节的品质将进一步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四是网络化运营与合作更为加强:对于中国的航空货运公司,只有搭建了航线网络并建立货运枢纽,才能进一步利用已有的航线以及枢纽基地强大的地面服务能力、机务保障能力来进一步吸引周边机场货邮的流入;五是新兴市场机会逐步出现:受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电子商务和银行证券等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新建和扩建机场等因素的推动,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成为未来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市场。

4)合同物流行业

目前的中国合同物流市场高度分散,价格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范围仍以基本服务为主导,运营效率不高。中国合同物流市场的增长,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企业对多样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需要。2009年,中国合同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415亿。在未来数年,这两个因素将继续推动中国合同物流市场实现20%的年均增幅,预计2015年将达到7,159亿人民币。

合同物流未来将出现以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快速增长的行业将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细分客户市场,如汽车售后、冷链、化工、项目和服装物流等;二是服务内容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随着客户业务的发展,新的物流需求也将出现,这将促使合同物流商拓展业务范围,如代理采购、售后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咨询等;三是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客户对物流商IT能力的满意度还很低,物流企业将需要建立起包括库存优化系统、运输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内主要IT功能,作为自己的战略性资源,以达到客户对服务的预期。

5)国际货代行业

中国国际货代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市场参与者众多而竞争异常激烈,经济危机更造成客户需求及利润双降的情况。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海运货代和空运货代企业都呈现出相当分散的格局,尤其以海运货代为重。中国航空和海运进出口的持续增长对货代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带动作用。预计从2011 至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有望保持年均15%的增速,为国际货代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际货代行业在未来面临以下四大趋势:一是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面临整合:目前货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过于严重,导致了惨烈的价格战,而规模化是现代货代企业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进行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二是客户需求越发复杂:随着中国制造出口型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集中发货量增加,出口目的地的分布更广,因此客户希望货代的操作实力大幅增强,所能代理的航线网络越广越好,三是运营模式的改进:网络化的运营方式和对国内外直接客户的开发将成为货代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四是扩展产品服务:传统货代企业将进行不同程度的产品和服务扩展,例如无船承运服务、多式联运服务以及现代物流服务等。

二、采矿行业

近些年来 ,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发展很快,很多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地下矿山得到了应用。国内一些矿山和一批先进的采矿工艺技术和装备,已步人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国内外地下金属矿山采矿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用各种采矿方法的比重和回采工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变化,均沿着高效率、高回采率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损失、贫化指标大幅度降低。现阶段采矿方法仍以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为主。据对18个重点铁矿山统计,崩落采矿法占94.1%,空场采矿法占5.9%。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占31%,空场采矿法占65%,其它占4%。有色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占 46.1%,充填采矿法占19.6%,崩落采矿法占34.3%。从以上统计数据看,铁矿地下开采仍以崩落采矿法为主,有色及黄金矿山地下开采仍以空场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为主。近十多年来,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因而促进了我国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部分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发展采矿业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采矿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另外我国采矿业还处在初始阶段,受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影响较大。二是采矿业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市场对自然资源的强大需求,四是我国采矿业技术发展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是采矿业发展的方向,需要强大的技术水平支撑。

三、石化行业

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4.7%;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比2009年增长17.5%;2010年前11个月,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世界经济和能源市场稍有风吹草动,都会迅速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生影响。

审视当下的宏观环境,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应重点围绕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努力。

国外:穿上贸易保护“铠甲”

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石油和化学工业下游产品出口,这将对未来产业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提高技术、环保等壁垒制约别国产品进入,提高竞争力。目前,欧盟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 等技术、绿色壁垒相继出现。REACH法规要求,出口到欧盟1吨及以上数量的化学品,必须首先通过REACH法规注册,证明其达到安全、环保标准。

2010年2月,印度海关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子午线轮胎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同年5月,印度相关部门对中国产农药用化学品二乙基硫代磷酰氯作出反倾销终裁,每千克化学品征收最多1.15美元的反倾销税。

同样是在2010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鞋子征收反倾销税,阿根廷对我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美国对我国输美石油钻杆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品出口的一大桎梏。

此外,汇率纷争愈演愈烈增加了国际经济回升的难度,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出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在今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政府长期国债。这意味着美国在短期内开动印钞机印制大量美元。

美国持续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严重过剩,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客观上加大了我国物价稳定的压力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我国未来的出口形势形成不利影响。

截至2010年12月17日,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提高2.53%。

以人民币购入的原料价格没有改变,出口产品的美元售价也没有改变。但是挣回来的美元已经不值那么多人民币了,“拿着产品换回来的美元,在国内已经买不到那么多原料了”——这是出口型石化企业的尴尬。

国内:城镇化成为“马车”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成为拉动未来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马车”。当前市场前景广阔,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现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成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的转变。

据统计,城镇的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3倍,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额将增加0.8个百分点。

2001年~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增量保持在1.4%以上,2008年~2009年,城镇化率增量小于1%。这说明,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放缓,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将更重视质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继续拉动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

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重创,世界各国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呼声四起,也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二)下游各行业近几年增长情况 

2005-2010年我国石化行业产值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产值 同比
2005年 33762 -
2006年 42601 26.18%
2007年 53065 24.56%
2008年 65800 24.00%
2009年 66268 0.71%
2010年 88865 34.10%
 

 

二、下游主要行业对专用车的应用现状分析

1、货车专用化率再度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国内市场对货车品种需求的越来越细化,货车专用化率在逐年提升。

首先,货车类专用车在货车总销量(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即底盘)中的占有率呈逐年提升之势(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如若在同一微型汽车车型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具说服力。货车底盘主要是流向专用专用车领域,用于改装各类下乡车,因此,货车底盘销量价格上反映了专用专用车市场销量)。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完成货车类专用专用车总销量(整车类企业销售的专用专用车+货车底盘)603188辆,在货车总销量中的占有率达到28.86%,下降1.18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专用专用车总销量为379649辆,在当年货车总销量中的占有率达到25.98%;吉林汽车下乡车型完成销量421050辆,占有率实现25.39%;2007年实现销售590772辆,占有率为30.04%。

其次,整车类企业销售的货车类专用专用车(即专用货车和专用作业车)在货车整车总销量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05年销量实现81961辆,占有率达到7.05%;2006年销量为79822辆,占有率小幅下降6.06%;2007年实现销售140413辆,占有率五菱汽车下乡价格上升,达到9.23%;下乡价格这一数据为153603辆,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实现9.36%。第三,整车类企业销售的货车类专用车在重卡、中卡整车总销量中的比例也呈逐年攀升之势。已由2005年的44%以上,上升到2008年66%以上。2005年,受第十个五年计划收关年,以及国家实施国标1589和国标7258两大政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影响,占有率为44.12%;2006年占有率有小幅下滑,实现41.52%;2007年,受“十一五”规划第二年——项目、资金投入最多年份的刺激,占有率大幅提升,达到62.59%;2008年,受雪灾、地震、奥运会等多重因素的刺激,汽车下乡价格专用车市场需求比例再度上升,创历史新高,达到66.41%。2009年,随着汶川等地震灾灾后重建的结束、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占有率预计将达到五菱汽车下乡价格。

2、南方雪灾、汶川震灾两场特殊的专用车展示会

2008年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两大灾难:南方雪灾和四川汶川等地的下乡,在带给人们痛苦的同时,也给专用专用车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商机。

首先,南方雪灾初现专用车市场汽车。2008年元月底二月初一场50年未遇的雪灾,来势凶猛,使南方地区生产、生活、交通等严重受阻。面对厚达十几厘米的积雪和冰层,许多平地机、推土机、挖掘机和铲车仓促上路铲冰除雪,有的地方甚至还动用了装甲车。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专用车企业,紧急调动自己生产的先进专用设备,积极投身到抗雪救灾汽车下乡价格。常林股份公司的“除雪王”铲雪车此次也被派上了大用场。大雪和冰冻同时对路面造成了严重损坏,道路修缮等刺激市场对道路养护车、混凝土运输车等工程作业类专用车的需求,出现一定数量的增长。

其次,紧接其后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爆发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不仅震动了祖国大地,也震撼了国人的心灵,激发起汽车人的爱国热情,同时还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一场特殊的专用车展示会。在这场特殊的展示会上,陕汽集团、江淮汽车、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江铃汽车、东南汽车、华晨汽车、东风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汽车、北奔重卡等汽车企业均在第一时间里,捐钱、捐车,还直接把赈灾物资运送到一线,积极做好汽车的维护保障服务。其中,仅东风一种品种的车辆就有自卸车、宿营车、通信指挥车、医疗救护车、消毒洒水车、炊事车、吊车等十多个品种,约有1万余辆的各类东风汽车奔驰在救灾一线;在西安100辆抗震救灾车队中,东风车占到了77.5%。截至5月底,国内汽车企业为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总价值超过3亿,救援车辆600余辆,其中专用车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徐工科技、五菱汽车下乡价格重工等多家工程机械公司都将各自的当家产品开到了灾区现场,其中不乏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品种。其中,福田雷沃重工紧急装车挖掘机达30辆。中联重科共向灾区捐赠了35辆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和清障车等专用车……。

3、整车类企业对专用专用车市场进攻势头第四季度开始加大

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使整车类企业同时把目光转向了专用专用车市场。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这一趋势愈加明显。就在2008年10月份在上海召开的2008第三届上海国际专用汽车暨零部件展览会上,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北汽福田和中国重汽都一起携带庞大的专用车阵容参展,此情此景为近年来未曾出现过的。东风商用车带来了由14家改装单位改装的15款专用车。一汽解放推出了由13家专用车企业改装的17款专用车。福田带来了16款专用车等等。

为了提早抢占2009年专用专用车市场,接近年底,主流整车类企业对专用专用车市场的进军全面展开。除了重申2007年给予专用专用车企业的优惠待遇之外,一些企业还对所给的这些优惠待遇进行了补充和完善。11月中、下旬,中国重汽奔赴上海、湖北,先后在上海、武汉和荆门召开座谈会和国III产品推介会,全国约有85家专用专用车企业参加了会议。11月下旬,一汽解放在北京召开北京区域市场研讨会,为2009年解放当地的产品、公告、计划储备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北京区域代理商、主要汽车厂、服务站、北京地区解放核心用户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11月底,北汽福田公司专用汽车底盘应用专题座谈会在在怀柔的欧曼汽车厂召开,北京20余家专用汽车企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12月4日,以“温暖北京行”为主题的陕汽重卡、潍柴动力第二代国三重卡产品推介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区域经销商、服务站、改装厂和部分用户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推介会。整车类企业在加快进军专用专用车市场的同时,自2005年开始的大规模布局专用车市场的工作也接近尾声。

4、整车类企业对专用专用车市场的布局接近尾声

改装厂由于扎根于当地市场,其拥有的客户群对整车厂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谁拥有专用专用车市场,谁就是未来最大限度赢家。这是整车类企业近年来加快专用专用车市场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新的黑龙江二手汽车产业政策促使企业使然。2004版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抬高了汽车准入门槛(总投资额不低于20亿元)而专用专用车准入门槛(2000万元)保持不变。较低的专用专用车准入门槛,引发了整车类企业“借道”专用车达到扩张产能之目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三,国家对汽车管理力度加大所逼。如自2005年开始,国家对诸如公告、生产一致性、环保、3c以及合格证等方面的管理呈逐年加强之势,迫使专用专用车企业只有自立门户,才有生存资格和发展的可能。其四是市场对货车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普通货车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上述多重因素的重压下,于是从2005年开始,整车类企业、改装类货车企业在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申请汽车生产资格两方面的脚步均呈加快之势,出现“大跃进”景象。其中整车类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先后有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东风公司、一汽解放、北方奔驰,甚至连轻卡行业老大的北汽福田都加入到了专用专用车市场“淘金”的征程。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又有多个整车类企业在国内建立了多个专用车基地。其中,中国重汽建立了三大专用车基地:一是5月31日,将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变成自己出口东盟市场的桥头堡;二是7月底组建了包头宏昌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三是10月底签约了湖北华威专用车项目。陕西重汽2008年新组建了四大专用车基地:一是4月7日陕汽环通的重卡改装项目在长沙县干杉乡奠基;二是7月28日,在河北沧州南皮县,组建了陕汽集团南风专用车有限公司;三是9月16日,新组建了陕西汽车集团云顶汽车有限公司;四是12月30日,在宝鸡高新区建设各类专用车3万辆规模的基地开工。东风公司在2008年组建了资阳、雅安等基地,还挂牌成立了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北汽福田在2008年新组建两大专用车青岛市汽车违章查询:一是7月11日,投资20亿元项目与浙江金华市签约;二是11月13日,投资成立青海福田洁神专用车有限公司。

至此,整车类企业自2005年开始的大规模的专用专用车市场布局将告一段落,合计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达到72.19万辆。其中,中国重汽在2004年到2008年5年间,先后在河北、山东、福建、重庆、成都、内蒙、广西、湖北等地,建立专用专用车基地多达14个,合计建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18.58万辆。陕西重汽对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加速是从2005年开始的,先后建立了宝鸡华山、中集陕汽(西安)、天津、延安、长沙环通、沧州陕汽南风、浙江瑞安和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等8个专用专用车基地,即将形成年产专用专用车18.8万辆。北汽福田则是从2006年开始的。先后在湖北枣阳、新疆广汇、青海和浙江金华等地建立了4个专用专用车基地,预计将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6.76万辆。北方奔驰自2004年收购重庆铁马重汽之后,先后建立了泉州远东北方奔驰专汽基地、山东蓬莱基地、重庆九龙园区c区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能8.1万辆。一汽解放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开始加速也是从2005年开始的,先后建立了内蒙古亿阳、瑞安云顶、梁山东岳、梁山通亚、福建新华旭、重庆大江、中集华骏、阜新永生、河北捷华等9大专用专用车基地,最终将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9.95万辆。东风公司是国内最早在专用专用车领域有所建树的,据不完全统计,2006该公司在专用车领域中的合作企业达到25家,遍布在成都、青海、深圳、上海和湖北省等地,其中湖北省境内最多,达到20家,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至少在10万辆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进军专用车领域的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中国优秀的改装企业基本上被采用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囊括在他的旗下。截止2008年年底,该公司先后在北美及中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东北等区域建立专用专用车基地16个,年产能达到17.4万辆。2008年,中集先后与一汽解放和安徽江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专用专用车市场。该公司还拥有较宽的公告资源,如仅自卸车公告就有解放、东风、欧曼、陕汽、重汽、红岩、北奔、江淮格尔发等国内知名品牌底盘的自卸车公告,其中,其翼下的15家国内车辆企业拥有国III公告达到1174个(截止公告179批)。

如若将上述整车企业专用专用车72.19万辆年产能与中集集团17.4万辆年产能相加,那么仅上述几家企业的专用专用车年产能就达到89.59万辆。而来自《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2007年,国内专用专用车年销量达到88.5455万辆。因此预计,上述基地产能达产后,专用专用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5、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速度继续加快 国家对新增汽车企业审批速度放缓

在整车类企业加快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的同时,催生了改装类货车企业也加快了产能建设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国内统计到的专用专用车基地数量达到28项之多(含整车类企业开建的基地),与06年开建30项,07年开建的22项相比,呈继续加快之势。

在2008年所建的专用专用车基地中,除上述的整车类企业新建的基地之外,其它企业所建的规模较大的专用车基地还有:

河南新飞总投资5亿元,占地818亩,建成年产30000辆专用车一期项目投产。太原南方重汽一期工程占地750亩,2008年年底建成投产,形成3万辆的重型汽车年产能。内蒙一机与新疆八一钢铁等投资建成年产7000辆专用车项目在新疆开发区动工。中集先后于4月17日、4月21日和7月11日,分别在青岛、新疆和秦皇岛新建冷藏运输车、面向中亚、俄罗斯和西北部市场的特种车基地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自卸车基地之一。湖北航天双龙在长春投资建长春双龙专用汽车公司。投资12亿元河北思达实业集团公司专用车项目落户河北成安,将建成年产专用车40000辆。庞大汽贸集团建设的1万辆专用专用车项目在邯郸开工建设。广西方盛公司与中航工业集团等增资组建柳州乘龙3万辆专用车项目等等。与此同时,上述企业申请专用专用车生产准入许可的步伐也在加快。据统计,2006年,发改委发布的拟新增专用专用车企业公告有10批,73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71家为专用专用车企业)。2007年发布公告11批,新增企业数达到88家之多。进入2008年,自年初160批到183批,单就发布拟新增专用专用车企业公告就有10批,59家企业名列其中(其中8家为非专用专用车企业),与2006年、2007年两年大量批复新增汽车企业资格相比,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拟新增专用专用车企业速度明显减缓。

6、警务用车、医疗救护车类和环卫类专用车需求量大幅增长

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不一样的市场环境造就了几大专用车品种需求量呈现大幅增长。

首先,在2008年年初,国内少数地区出现了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奥运会如期顺利进行、巩固奥运成果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奥运会之前和会后,各地警务用车配备数量大量增加,成就了2008年专用车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例如在奥运会前,福建省法院增配警务车111辆;山西省将330辆警务车下发到基层;成都市金牛区向民警发放了58辆警车;上汽通用五菱一次售出公安禁毒车25辆;贵州国土资源系统新增42辆执法监察车等。在奥运会后的11月份,首批65台狮跑警用车交付四川省各市州公安系统。12月,170辆警务专用车奔赴新疆基层司法所;河北公安厅采购445辆长城炫丽警务专用车;四川省公安系统订购349辆nissand22皮卡,配发到甘孜、阿坝、凉山州的各基层派出所,作为警用反恐车投入使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批量投放的警备用车数量达到1626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至少在1104.44%以上。而据《2007年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7年全年警务用车销量只有135辆。

其次,受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加大、农村地区社会和医疗保险普及面逐年扩大,年初雪灾、5月份震灾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刺激,以及举办两个奥运会等因素的拉动,2008年医疗救护车需求量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国内医疗救护类车销量达到1322辆,同比增长约在113.23%。

其中,仅汶川震灾,北京、大连、吉林、四川、山东、江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广东、深圳、云南等地,以及东南汽车、柳州五菱、华晨汽车、沃尔玛、全顺、裕隆、宁波凯福特等企业均纷纷向地震灾区捐赠救护车类车辆,累计总量达到1000辆之多。除此之外,各地对此类车的需求量也呈增加之势。如德州市集中投入44辆;一机集团专汽公司获卫生部235辆救护车大单;广西新增14辆负压急救车;青岛投入近1000万元购9辆救护车……。

第三,受举办奥运会的刺激和国家对环保管理的强化,2008年环卫类专用车需求量出现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国内环卫类专用车销量达到4049辆。其中批量较大的单有:太原投资8000万元购买300辆环卫车;东风天龙雄霸洒水车销量突破2000辆(07年全国全年洒水车销量为3562辆)。仅为举办奥运会,北京、天津和青岛分别新增环卫车450辆、280辆和36辆。此外,东风165辆环卫车服务中邮集团。太原市新增93辆。一拖首批垃圾收集车大单有68辆。十堰市新购进30辆垃圾压缩运输车。厦门市新增专用环卫车53辆。漳州市环卫部门购置压缩垃圾车48台。兰州市、区两级政府筹资5000万元购263辆环卫机械。徐州市拨付411万元购置20辆环卫专业车。哈尔滨2600万元购48辆大吨位垃圾压缩车。萧山17辆清扫车上路。路桥建筑公司购进33辆吸污车。宁夏购15辆环卫车服务农场。12月份,石家庄市政府投资3180万元购进63辆扫路车和15部洒水车。东风程力28辆国III压缩垃圾车交付北京安吉运输公司使用等。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前8个月,仅东风吸污车旗下的各品牌车型的销量就达到了10008辆,而2007年全国全年的销量也仅有1259辆,同比增长在694.92%。

第四节 上、下游行业对专用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短期影响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短期来说会使专用车公司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盈利能力降低。一批实力不很雄厚的企业将面对很大压力,尤其把重心会放在减少成本、扩大生产上,可能会忽略产品质量的控制。

2、长期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长期来说,会使行业盈利能力降低,使得部分不具盈利能力的公司被市场竞争淘汰,加速行业整合。迫使公司调整公司战略,优化企业结构,内部消化分摊原材料成本上涨给公司带来的压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