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用膜制品产品市场现状分析(水处理用膜制品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第一节 水处理用膜制品行业市场现状

一、2009年国内水处理用膜制品行业市场概况

2003-2009年国内水处理用膜制品产值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二、水处理用膜制品生产行业发展历程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先进的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它是将膜分离技术中的超滤、微滤或纳滤膜组件与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处理系统。这种集成式组合新工艺把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离技术溶于一体。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使MBR具有多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所不具备的许多突出优点: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可直接回用;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整个系统流程紧凑;剩余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同时,膜的一次性高成本投入、膜污染、膜的较短使用寿命等依然是制约膜技术运用的瓶颈。

膜技术在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膜材料生产的规模化、膜组件及其处理产品的设备化和集成化,膜设备生产技术的普及化和价格大众化,膜技术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潜在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工程实用技术。已经在许多大型工程应用中应用,出水水质稳定,运行可靠为膜处理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我国MBR技术的发展历史几乎与国外接近,除了早期与国外有差距外,但是最近几年在技术应用方面与国外几乎同步,并且在部分领域在世界上有领先优势,因为中国对于MBR技术的需求远比国外迫切且市场潜力巨大。主要发展阶段如下:

1990~2000:实验室阶段,小试、中试、示范工程;

2000~2003:每天百吨级的规模,主要用于小区楼宇、工业等领域;

2003~2005:每天千吨级的规模开始应用,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领域;

2004~2005:每天万吨级的规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并为实施做准备。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领域;

2005~2006:开始实施每天上万吨级的规模工程的工程设计、建设、运行阶段。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领域;

2006~现在:大规模实施每天数万吨级的规模工程的工程设计、建设、运行,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领域。

第二节 水处理用膜制品生产行业政策标准

一、产业政策

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备受各界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尽管措辞基调未变,但政策的内涵和实施的重点或将发生微妙变化,“针对性和灵活性”将可能成为未来政策调控的关键词。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水处理膜的创新和市场拓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另外,基于我国目前的大环境,特别是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势,特别是它们已经开始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领域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施政国策,国家为此并发布了系列国家政策与措施。环境保护产业将是我国今后数十年内最朝阳的产业,并具有巨大现实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技术壁垒

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使MBR具有多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所不具备的许多突出优点: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可直接回用;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整个系统流程紧凑;剩余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但水处理膜的生产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膜的一次性高成本投入、膜污染、膜的较短使用寿命问题依然是膜产业发展的瓶颈,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

三、相关标准

我国膜技术行业标准在不断完善

十多年来,我国有组织地在膜技术行业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组织指导中国膜工业协会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编制了中国膜行业标准体系表,列出117项已经制定和近年来准备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了《电渗析技术》《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卷式超滤技术》《蒸馏及膜法水处理装置型号命名方法》《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测试方法》《膜法水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等27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委即将发布《膜分离技术——术语》基础性国家标准,正在组织制订四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促进了我国膜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膜产品质量和水平,扩大了应用领域和规模,推动了膜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第三节 水处理用膜制品产品供需格局

一、2009年国内水处理用膜制品产销情况对比

水资源的短缺已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水污染的频繁发生以及水质的恶化,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血液”越来越珍贵。水资源问题已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且随着中国政府对水问题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中国的水处理市场潜力巨大。

水处理市场的发展,也带动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其中,膜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尤为突出,2009年,仅中国的膜市场销售额就有望超过200亿元。其中国产水处理膜制品销量为8.14亿元。

2003-2009年国内水处理用膜制品产值、销售额对比图
 

第四节 水处理用膜制品生产行业产业链构成模型分析

一、水处理用膜制品生产行业产业链构成

(一)产业链分析

水处理用膜产业链简图

(二)上下游状况

1、上游

纤维素是最早应用的膜材料,在近20多年中,先后出现了聚砜(PSF)、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酮(PEK)、聚醚砜(PES)等多种特种工程高分子材料,作为膜材料。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首创PVC合金中空纤维膜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成功实现用最廉价的工程塑料——PVC材料生产优质膜。

PVC其实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

中国聚氯乙烯需求量占世界首位,中国从2005年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PVC消费国,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8%,美国屈居第二位。由于中国巨大的消费量,亚洲地区无疑是市场上最大的PVC消费地,其次是北美和欧洲。过去10几年,我国PVC表观消费量是逐年递增的,尤其是自2001-2007年,国内PVC表观需求量增长迅猛,每年递增10%以上。然而转入2008年,金融海啸阻止了PVC消费增长前进的步伐,受到全球需求萎缩的影响,08年国内PVC消费量小幅下降至06年的水平。

在2008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总量中,电石法产量约占75%,乙烯法约占15%,以进口氯乙烯和二氯乙烷单体为原料的约占10%。在我国,由于乙烯资源的短缺以及煤炭资源的丰富,采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的装置仅有少数几家,近几年新增的聚氯乙烯产能几乎全部为电石法乙炔路线。而国外聚氯乙烯的生产几乎全部为乙烯法路线。


年份 产量 同比增长
2003年 400 18.3
2004年 503 32.5
2005年 670 33.2
2006年 823 22.8
2007年 972 18.1
2008年 882 -9.3
2009年 915.5 11.0
 2003年-2008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以及产量
2、下游

膜分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石油、医药、生物、环保、水处理等诸多领域,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1)石化行业

2009年是石化行业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大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2009年行业经济形势呈现一个大大的V字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行业经济走进低谷。受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三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十二月份月度产值创历史最好水平。从2008年1月份到2009年12月份,石化行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呈V字型。这说明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走出低谷,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200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体现了6大特点。

(1)化工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2009年,化工行业总产值3.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较快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总产值7490.3亿元,下降26.6%;炼油行业总产值1.78万亿元,下降4.2%。从增长幅度看,2009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增长4.8%;炼油行业增长5.2%,化工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能源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2009年,随着新疆独山子、福建、镇海及天津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新增炼油产能近4000万吨,使成品油保障能力空前增强。通过调整布局、增加产能和成品油价格接轨,解决了多年来部分地区的油荒问题。尽管去年入冬以来,受极端气候及部分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但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采取了全力组织生产、加快新井投产、压缩工业用气、加快引进中亚天然气、优化管道运行等强有力措施,很快缓解了紧张局势。

200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3.88亿吨,增长6.2%;原油加工量3.75亿吨,增长7.9%;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28亿吨,增长9.4%;天然气表观消费874.5亿立方米,增长11.5%,其中天然气产量830亿立方米,增长7.7%。

(3)农用化学品保障有力,价格稳中下降

2009年国家放开化肥市场价格,并没有影响其价格,其生产完全满足需要,全年化肥产量突破了6千万吨的大关,增长16.3%,其中尿素增长10.5%。全国农药产量226.2万吨,增长12.3%。2009年尿素的平均价格1735元,同比下降了15%,农药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努力,市场供应充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产高产,与化肥农药企业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

(4)橡胶制品行业出口比较多,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大。

橡胶制品行业是石化行业内对外依存度最大的,差不多有55%-60%,那么金融危机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就比较大。去年秋天美国轮胎特保案,对该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行业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改变出口方式,同时国家内需政策又拉动了国内汽车消费的增长,使得橡胶制品行业逐步化解危机,成效十分显著。全行业的产值增加16.1%,是石化行业中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轮胎产量6.55亿条,增长18.1%,出口略有下降。

(5)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变化

多年来金属化工原料行业,一直在化工子行业里边占据龙头地位。近两年来这种格局被打破,在调整结构中,各个企业在冲出低端产品的牢笼以后,向高端发展。2009年专用化学品行业产量增长16.8%,位居化工行业各子行业之首,合成材料退居第三位。这些现象标志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去迈进。跟上年同比,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逆势而上,整个化工行业增长9.7%,已经冲出了低谷,走进了增长。

(6)新型煤化工取得进展

2009年,我国在新型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如:甲醇制丙烯(FMTP)的万吨级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世界第一套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装置投产试车;世界第一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DMTO)已进入工程中交,预计2010年下半年投产。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推动我国煤化工向纵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水处理行业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和法理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98年底,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仅为15.8%,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早在1980年就已达到了70%。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但处理量的增加仍远远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长。

在发展了三十年后,根据中国水网内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2月,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已达到1572座,设计规模已经达到9125.87万立方米/天,实际处理量达到6879.99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已达到了75%,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却不理想,从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9年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获悉,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还不到10%。如果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要达到680万m3/日计算,污水处理量也仅占10%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污水再生利用率达70%计算,我国每年还有近150亿m3的再生水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二、水处理用膜制品生产行业产业链模型分析

1、上游行业

上游行业为水处理膜行业提供原材料。上游行业会从质量和价格两方面影响水处理膜行业的发展。

首先,上游纤维素、特种工程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水处理膜性能的高低。

其次,膜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对水处理膜的成品价格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膜技术的大量应用,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厂商通常会提高价格来转嫁这部分成本。

2、下游行业

下游市政水务工程、企业水处理为水处理膜提供市场需求。下游行业政策、国家技术研发项目,对水处理膜行业的产量和价格有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对膜技术市场需求空前旺盛。“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全国新建污水处理厂1000多座,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以上。在水处理技术方面,膜分离技术是水资源再利用及保障水质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