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液压缸行业分析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宏观经济回顾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7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

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

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200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

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12月份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12月份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12月上涨5.4%)。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

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

二、2008年宏观经济展望

1、经济增长:结构趋于协调

总体来说,2008年消费、投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结构更加协调。消费方面,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

投资方面,促使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与此同时,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房贷新政、高能耗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等。综合分析,2008年投资增速仍在偏快区间运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出口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将呈减速态势。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次级贷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尚难以估计。其次,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

2、货币政策:多种手段紧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央行最近一次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拉开了货币政策从紧调控的序幕。总体来讲,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主要包括: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信贷规模和结构等。

2008年的调控,央行应更多使用利率手段。长期的、深度的负利率一定会给金融市场造成混乱。提高利率,要破除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是提高利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实际上,利率与汇率相关性比较低。对国际资本而言,是否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的不是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而是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别。如果提高利率这个金融市场基础价格,会降低房地产等资产收益率,抑制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因此,提高利率不仅不会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反而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向下拉的作用。二是我国的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利率调控效果不明显。实际上,从银行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目前对利率非常敏感。

2008年,在货币政策执行上,要保持前瞻性和主动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调控重点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需求调控。2008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应控制在3.2万亿元左右,从总量上真正体现从紧的控制力度。在利率调控上,要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有必要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另外,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形成监管合力,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3、财政政策:稳健并调整着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2008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建设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

4、价水平:防通胀有压力

在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涨价的幅度最大。分析食品涨价,各类农产品的涨价原因各自不同。粮食生产成本大约上升6%~8%,与粮价上涨幅度大约相当,可以判断粮价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猪肉涨价主要是生产周期波动导致。食用油涨价主要是需求迅猛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整整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食用油的原料生产只能满足一半的国内需求,大量进口就要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的生产,效果将会逐步显现。

从趋势来看,考虑到资源等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非农用途的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等,农产品难以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

5、楼市调控:力度在加大

最近,央行明确了房贷新政中第二套房的标准。房贷新政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调控效果明显,最近一些城市房价已经开始调整。实际上,投资买房已是习惯性投资行为,往往不只买两套,而在四五套以上。如果2008年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效果将会更明显。

6、股市调整:走强有资金保证

从股市的资金面来看,虽然最近两个月市场大幅调整,但资金撤出股市,并没有回到银行体系,这说明资金还在等待新的投资机会。目前,A股流通市值8万多亿元,储蓄存款中居民存款可以投入股市的大约五六万亿元。如果这些钱进入股市,股指可能进一步走高。从历史来看,股市泡沫的刺破,主要因利率问题。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利率达到3%,股市开始下跌。当然,中国股市的调整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7、节能减排:关键年里打响攻坚战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能减排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会更加凸显,这场攻坚战已经打响。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很重,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决定能源使用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能源产品的价格。目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是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采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

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就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立下了“军令状”,并由当地第一把手直接负责,实行一票否决制。“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官员政绩考核”,多管齐下,推动力量非常巨大,节能减排工作会在2008年得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推广和落实。

三、液压机械行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水利、能源、交通、信息、建筑、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较快,为此需要大量机械装备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些装备需要配套大量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液压气动和密封元件。初步测算,预计到2010年国内对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产品需求总额,将由2005年的200亿元(其中进口约9亿美元,出口近3亿美元)增至约350亿元(其中进口约15亿美元,出口约5亿美元)。其中,液压产品由100多亿元增至200亿元,液力产品由10多亿元增至20多亿元,气动产品由近30亿元增至50多亿元,密封产品由30多亿元增至70亿元。

1、农业机械

据有关预计,到2010年大中马力拖拉机年需求量约达10万台,联合收割机为5万台,另外各类农业机械的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大中马力拖拉机拥有量约达130万台,联合收割机约达40万台。据2003年行业销售去向统计,液压产品为农机OEM配套占液压销售总额的4.9%(零售部分未被统计在内)。因此,为农机配套、维修用液压气动密封件的市场需求量会有很大的增长。农机产品需要大量齿轮泵、柱塞泵、多路阀、油缸等。

2、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是液压产品的最大用户,占行业销售的42.3%,今后比例还会扩大,所以工程机械的发展动向至关重要。据预计,到2010年液压挖掘机年需求量约达6万~8万台,推土机(120马力以上)近万台,装载机约10万~12万台,平地机约2000台,压路机约1.5万台,工程起重机约2万台,叉车约8万台,水泥搅拌车近万台。此外,我国现拥有工程机械约140万台,预计到2010年达到200万台。另悉,每年为国内企业生产的挖掘机、道路机械、水泥搅拌车等配套所进口的液压件,约达1.5亿美元以上。总之,为工程机械配套、维修用液压和密封件的市场将面临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些工程机械产品需要大量高性能、长寿命的高压柱塞泵,高压齿轮泵,大扭矩马达,车轮马达,多路阀,油缸,转向器等。

3、冶金矿山设备

据了解,冶金设备中液压气动技术的使用率达到6.1%~8.1%,约占设备总费用的10%左右。从行业统计分析,液压、气动产品为冶金行业直接提供配套分别占销售额的14.5%和9%(未含零售部分)。据悉,冶金工业每年进口的用于维修的液压、气动和密封产品就达数千万美元之多。故为冶金、矿山设备主机配套和维修用液压气动密封件的需求量将有显著增长。

冶金矿山设备将需要大量柱塞泵、插装阀、电磁阀、比例阀、伺服阀、油缸、成套液压系统、气动元件及大量密封件。

4、机床

随着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国内对高精、高效、自动化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有关预计,到2010年我国数控机床年需求量超出5万台;机床总拥有量将由现在的300多万台增加到2010年的近400万台。此外,锻压机械的发展也对液压元件及成套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为机床和锻压机械配套、维修用液压、气动和密封件的市场需求量也将有明显的增长。

机床需要大量高压、大流量柱塞泵,插装阀,电磁阀,比例阀,伺服阀,低噪声叶片泵和轻型柱塞泵等。

5、塑料机械

到2010年塑料机械年需求量约达15万台左右,其中注塑机约占40%。我国塑料机械现拥有量约达40万台,预计到2010年达80万台左右。虽然目前中小功率注塑机有采用电传动的发展趋势,但据分析,今后若干年内,由于塑料制品及成本等原因,除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需要电传动以外,我国仍将大量应用流体传动。因此,为塑料机械配套、维修用液压、气动和密封件的市场需求仍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塑机产品需要大量中、高压变量柱塞泵,叶片泵,插装阀,电磁阀,比例阀和伺服阀等。

6、汽车、摩托车

据有关预计,以年增长速度10%~15%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的年产量将达750万~80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占50%,即400多万辆,客车170万辆,载货汽车180万辆,摩托车1200万辆左右。到2010年汽车拥有量约为5000万辆左右,摩托车拥有量约为1亿辆,届时我国汽车年产量和拥有量将居世界前列。因此,为汽车、摩托车主机配套、维修用液压、气动和密封件的市场需求量将有显著增长。上述产品需要大量转向助力泵,各种类型的密封件和气动元件;汽车制造设备则需要各种液压泵、电磁阀、液压系统以及各种高性能气动元件等。

7、石油化工设备

今后围绕国家海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除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和石油化工工程外,“十一五”期间,还将新建原油高压管道5000公里左右,另外在此期间对炼油、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需求量将以6%~9%的增速递增。这样需要一大批油、气管线集输设备和大型高效的石油化工设备,重点发展沙漠、海洋大型石油勘探和钻采设备,年产60万吨以上乙烯、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和化纤等大型成套设备。因此,为石油化工设备配套和维修用的液压件、机械密封件和填料静密封等的市场年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增长。
上述各类主机行业外,水利工程设备、地下施工设备、物流集运设备、航空、航天、铁路、机车车辆、医药、印刷以及游艺等机械设备,对液压、气动、密封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都有很好的前景。

第二节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一、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08年宏观调控的总体任务是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有二,一是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二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此,2008年将在保持政策基本连续性的同时,首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搭配,并与适当的行政和法律调控手段有机结合,借以实现控制总量与结构优化的双重政策目标。

1、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

2008年,货币政策仍将是总量调控的主要手段,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仍是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预计2008年仍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行一定限制,并有继续分若干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利率杠杆将更注重引导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将低于2007年。

其次,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制仍不太可能有根本改变,因此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加强流动性管理,特别存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及定向央行票据等结构性手段的使用频率有可能显著增加,以特别国债为操作载体的对冲力度将继续加强。

第三,进一步提高政策的连续性,继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第四,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预计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进一步升值,人民币对包括美元在内的主要货币的浮动空间将继续扩大,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将成为汇率政策的重要参考目标。

2、改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功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近年来财政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速,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比年初预算超收4011亿元。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积累为财政政策更好地履行其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功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提供了条件。2008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水平,扩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是加大对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大幅增加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创业型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大幅度地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健全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四是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和进出口关税税率,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

3、以资源价格改革为核心,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

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是近年来投资扩张和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源之一,而资源价格偏低是其加速扩张的根本动因之一。2008年,我国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严峻,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资源性产品等“两高一资”行业的调控将继续成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政府在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方面将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

一是继续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并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并继续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是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加大加快企业节能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4、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首先,将继续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其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有可能继续提高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第三,继续加强土地调控。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的供地;认真执行禁止类、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深入清理和规范各类开发区。

5、增加粮食生产,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为防止物价水平由结构性上涨转向明显通货膨胀,必须降低在CPI中占权重较大的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涨幅,同时控制PPI向下游的传导力度,因此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来降低价格涨幅和物价上涨预期。预计2008年将更多地从供给层面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一是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和市场调控稳定粮食、棉花种植面积,恢复扩大油料面积,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政策力度;二是搞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三是继续加大廉租房建设,增加住房供给,以降低房地产价格涨幅。

二、“十一五”液压气动密封件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1、加快制订实施若干“专项规划”,出台扶持基础件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以“专项规划”方式来推动政府意志的实现。鉴于基础件产业一次性投入大、收益缓慢的特点,建议国家出台支持振兴基础件制造业的“专项规划”及政策法规,如:对重点基础件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减免息政策;新增利润可用于还款的政策;对重要基础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国家应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创新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增殖税政策;基础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行贷款免息政策;对出口产品返还增殖税政策;对出国参展给予费用补贴政策。

2、加大行业企业重组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形成若干个中国品牌

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择优、择强,对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及集团实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几个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国家对其给予政策性支持,使这些企业能轻装上阵,大力开发创新,形成若干个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3、建立振兴机械基础件工业专项基金,明确使用政策和规则

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两方面:

一是,对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科研项目、关键新产品、特殊工艺及装备,国家要给予专款,由各承担单位按计划完成;

二是,对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及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经济信息、行业技术标准,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等的研究单位和协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因为这些工作对振兴机械基础件工业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而目前有关研究单位和协会实力较弱,效益较低,难以承担行业发展公益性的费用。

4、规范市场行为,鼓励公平竞争

目前,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紧缺,而中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又供过于求。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国外,压价竞争,甚至以次充好等现象比较严重,使行业的信誉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多起反倾销诉讼。建议政府受权行业协会制订规范市场行为,并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行规行法,实行行业自律行动,经政府批准后实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5、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复合人才的培养,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培训中心。

6、鉴于一些主机引进要求基础件配套进口的现状,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协调主机与配套关系,以尽快改变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