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硼钙石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硬硼钙石产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2011年我国GDP增长变化图

单位:亿元

             

 

2008-2011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2、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分析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具体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二、政策、法规、标准

1、玻璃纤维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玻璃纤维需求将不断提高。原有玻璃钢、电绝缘等传统应用领域用量不断增加,工程塑料、建筑领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对玻璃纤维及制品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全行业要努力满足国内需求,减少出口比例,促进国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发展。

在政策大力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的良好形势下,未来玻纤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大力推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玻纤行业大有用武之地。受益成本优势、技术进步以及消费潜力巨大,我国玻纤行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欧债危机越演越烈,对行业短期有一定冲击。但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未来国内玻纤行业的需求增长持续性较强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目前玻纤行业主要应用在建筑、电子电器、交通等领域,但包括风能发电、海水淡化等受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有望成为玻纤行业下游新的需求增长点。在政府支持玻纤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行业准入,中国玻纤、长海股份、云天化等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优势。

2、硼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加剧。

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技术创新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特点,培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3)主要目标

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4)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2)石油天然气:推进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逐步推动油砂、油页岩利用产业化;推动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磺的综合利用;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

(3)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4)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铝、铜、镍、铅、锌、锡、锑、钽、钛、钼等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有用组分梯级回收。

(5)贵金属矿产:加强铂系金属矿、金矿和银矿等贵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6)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开展复杂难处理稀有金属共生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稀土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3.非金属矿产

(7)化工非金属矿产:加强磷矿、硫铁矿和硼铁矿的综合利用。

(8)建材非金属矿产:发展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萤石、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矿、珍珠岩等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9)尾矿:大力推进尾矿伴生有用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附加值利用、低成本生产建材以及胶凝回填利用,开展尾矿在农业领域的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10)煤矸石:继续扩大煤矸石发电及生产建材、复垦绿化、井下充填等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煤矸石提取有用矿物元素制造化工产品和有机矿物肥料等新型利用。

(11)工业副产石膏:继续推广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生产建材制品和化工原料以及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加快化学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应用。

(12)粉煤灰: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农业应用、有用组分提取等。

3、硬硼钙石标准

1)GB/T628-2011《化学试剂硼酸》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中硼酸的性状、规格、试验、检验规则和包装及标志。本标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硼酸的检验。

2)GB/T538-2006《工业硼酸》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硼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硼酸。该产品主要用于玻璃、搪瓷、化工和建材等工业。

3)GB/T22453-2008《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件质量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低温相偏硼酸钡和三硼酸锂的质量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BBO和LBO单晶元件。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也可参照使用。

4)GB/T22452-2008《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件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β相偏硼酸钡和三硼酸锂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硼酸盐非线性光学业单晶元件BBO和LBO,其他种类的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也可参照使用。该元件主要用于制作激光器。

5)GB/T14540-2003《复混肥料中铜、铁、锰、锌、硼、钼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中铜、铁、锰、锌、硼、钼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中铜、铁、锰、锌、硼、钼含量的测定。

6)GB/T12684-2006《工业硼化物分析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硼酸中硼酸含量、水不溶物含量、硫酸盐含量、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工业硼酸、氧化硼和四硼酸二钠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工业硼酸、氧化硼、四硼酸二钠、过硼酸钠和粗硼酸钠中铁含量的测定。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硼化物中相应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硬硼钙石技术发展现状

一、技术发展分析

未来我国硼酸生产将立足现有基础,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设备,以提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为目标,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硼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含硼材料实施调整改造,推动硼酸产业集约化、高级化和系列化,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大力提高产业科技水平,解决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替代进口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二、工艺流程或特点

浮选工艺的理论基础大体相同,即矿粒因自身表面的疏水特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后获得的疏水(亲气或油)特性,可在液-气或水-油界面发生聚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泡沫浮选法。矿石经破碎与磨碎使各种矿物解离成单体颗粒,并使颗粒大小符合浮选工艺要求。向磨矿后的矿浆加入各种浮选药剂并搅拌调和,使与矿物颗粒作用,以扩大不同矿物颗粒间的可浮性差别。调好的矿浆送入浮选槽,搅拌充气。矿浆中的矿粒与气泡接触、碰撞,可浮性好的矿粒选择性地粘附于气泡并被携带上升成为气-液-固三相组成的矿化泡沫层,经机械刮取或从矿浆面溢出,再脱水、干燥成精矿产品。不能浮起的脉石等矿物颗粒,随矿浆从浮选槽底部作为尾矿产品排出,有时,将无用矿物颗粒浮出,有用矿物颗粒留在矿浆中,称为反浮选,如从铁矿石中浮出石英等。

第三节 硬硼钙石产业发展特征

一、周期性分析

由于硬硼钙石具有广泛重要用途,导致国内生产能力及加工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仍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给织,硼产品的进口关税大辐度降低,土耳其、美国、俄罗斯、智利等供助资源、技术优势,其高品质的硼砂、硼酸及硼精细化工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西藏、青海硼矿的开发步骤,高品位的硼矿不断进入国内市场。迅速崛起的山东、青海等新兴硼工业基地起点较高、观念较新、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硼酸和硼砂为原料制造的硼化产品,市场广阔,需求量会日益增大并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及其他工业部门。专用(医药、试剂、照相、反应堆用)的高纯或无水硼酸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见提高国内目前硼酸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是非常重要的。

二、区域性分析

从资源角度看,我国硼资源储量相对丰富,资源总量(按B2O3计)3888.6万吨。主要矿种有纤维硼镁矿、库水硼镁矿、钠硼解石矿、天然硼砂矿、硼铁矿等。目前,用于制备硼砂的主要有纤维硼镁矿、天然硼砂矿和库水硼镁矿。纤维硼镁矿为火山沉积矿,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地区,天然硼砂矿和库水硼镁矿为盐湖沉积矿,主要分布于西藏地区。

三、上下游产业发展

1、上游

1)矿床的成因类型

根据矿床的成因和矿石构造特点,我国硼矿床可分为五个类型,如下表,其中沉积变质再造矿床、接触交代硼矿床类型是当前勘探和开采的主要对象。

硼矿床成因类型

硼矿床成因类型 典型矿床
类型 亚类
盐湖沉积矿床 硼砂型 西藏社佳里湖硼矿床
钠硼解石-柱硼镁石型 青海大柴旦湖硼矿床
含硼卤水或晶间卤水 青海大、小柴旦湖
沉积变质再造矿床 以硼镁石(遂安石)为主的沉积变质再造矿床 辽宁二台子、杨木杆子,吉林高台沟等
以硼镁铁矿(磁铁矿)硼镁石为主的沉积再造矿床 辽宁翁泉沟,五道岭,牛皮扎等
海相沉积硼矿床   天津水厂
火山沉积硼矿床   新疆吐鲁番(规模小、品位低)
接触交代硼矿床   湖南七里坪,江苏冶山等
 

 

2)矿床的工业类型

我国的硼矿床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大陆盐湖硼矿;二是矽卡岩硼矿。也可根据其形成特点,分别叫外生和内生矿床。

大陆盐湖硼矿属于外生条件下形成的硼矿床,在世界硼矿床分类中,为火山沉积型闭流湖泊的盐湖沉积矿床,如中国西藏北部某大型硼湖,其含硼矿物主要有硼砂,少量钠硼解石,利用比较方便。

矽卡岩硼矿属于内生条件下形成的硼矿床。在世界硼矿床分类中,为镁矽卡岩中的硼酸盐矿床。

中国内生硼矿石工业类型表

矿石类型 典型矿区
硼镁石-磁铁矿 辽宁砖庙沟、辽宁后仙峪
硼镁石-磁铁矿-蛇纹石型 辽宁凤城、吉林小东沟
硼镁石-碳酸盐型 湖南常宁、吉林高台沟
硼镁石化硼镁铁矿-磁铁矿型  
含铀硼镁铁矿化硼镁石-磁铁矿型 辽宁翁泉沟
锰方硼石型 河北蓟县
 

 

3)矿床的分布情况

中国的硼矿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查明的硼矿点,大约有55处。以探明储量与国外经济可用储量相比,居世界第五位。

我国硼矿资源绝大多数产地和储量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辽、吉、青、藏四省区,硼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东——吉(林)南沉积变质型硼矿成矿带,青藏高原盐湖硼矿成矿带及江苏六合冶山——广西钟山黄宝矽卡岩型硼矿成矿带等三个成矿带中。

在东北的辽宁和吉林地区,硼矿储量占总量的65%,主要为硼镁石矿和硼镁铁矿。在青海和西藏地区,硼矿储量占总储量的29.8%;在青海主要有钠硼解石,柱硼镁石、水方硼石和库水硼镁石;在西藏主要是天然硼砂。此外,在西藏还有含硼湖泥、湖水;在四川还有含硼卤水;吉林在某石棉矿中伴生硼镁石矿;江苏在某铁矿中含有硼的资源;河北在中国首次发现锰方硼石;湖南和安徽也有中型矽卡岩硼矿。

2、下游

玻璃纤维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饱和材料,通常作为复合材料增强基材、电绝缘材料、耐热绝热材料、光导材料、耐蚀材料和过滤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绝对主体,占应用量的98%以上。

在度过2009年的低迷和2010年的恢复性增长之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由政策刺激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中国玻纤业也在2011年经历了由快速增长向增速逐步回落的转变。尤其在年中出现工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下滑,整个玻纤市场颓势尽显之际,全行业果断实施限产保价,适度增加库存,同时积极进行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到四季度原纱产量逐月下降,行业产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产品销售率也于12月出现了止跌回升,全年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稳步提高,为2012年全行业继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业打好了基础。

2011年全年累计玻纤纱产量279万吨,同比增长9.0%,增速明显回落。其中池窑纱产量244万吨,同比增长12.4%。年初在外贸维稳、内需增加、价格提升等利好消息刺激下,单月玻纤纱产量一路上扬,到八月份单月产量已达24万吨。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加剧,世界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下滑,风电、电子布等主要产品市场逐步降温,企业库存增加,产能过剩问题初显,部分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开始下跌。

2011年共有在产池窑69座,池窑产能270万余吨。与2010年新点火15座池窑相比,2011年新点火池窑仅3座,与此同时有6座池窑已经或将要进入冷修期。池窑产能的小幅下降,也为全行业控制产能增速,应对市场波动和下一阶段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高高性能玻纤产能比例,大力发展制品深加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1年全年产品累计销售率为97.26%。年初各月产品累计销售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延续了去年的良好势头。但从4月份开始,受外需市场萎缩,国内风电、电子布等市场波动的影响,产品累计销售率出现回落,尤其在前期投资过热,单月玻纤产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产品累计销售率出现连续八个月的持续下滑,企业库存积压现象凸显。后期随着限产保价,升级改造等措施的及时落实,全行业产品累计销售率在最后一个月实现止跌回升,库存积压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玻璃纤维行业重资产、供给弹性弱,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玻璃纤维生产属于高温炉窑行业。从供给来看,由于行业具有一经启动运转就不能停窑的特点,该行业的供给相对其他行业缺乏弹性,受需求因素制约较大。

玻纤是重资产行业,经营杠杆大。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单位折旧的变化,也决定了行业的利润水平。行业进入壁垒亦高,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巨石集团中国玻纤、泰山玻纤、CPIC重庆复合3家厂商产能约占国内产能的70%。

玻纤行业在2011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量价齐升,下半年受国内投资增速回落及欧债危机影响,产量增速开始回落,玻纤纱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亦有所回落。目前行业库存量较高,但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手中,经销商库存较低。此外行业新增产能压力不大,因此本次危机相较于上次,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原因是龙头公司加大了对渠道的控制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