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鸡油菌的种植技术及市场趋势的可研报告

第一节 鸡油菌的简介

鸡油菌为真菌界鸡油菌目。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 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鸡油菌的种植技术及市场趋势(可研报告)

第二节 鸡油菌种植技术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肉质,群生或近丛生,也有单生,杏黄色至蛋黄色,高7~12厘米。菌盖初期扁平,边缘内卷,后展开,中央下凹,呈现漏斗状,直径3~9厘米,表面光滑,略黏,边缘厚钝,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白色或近蛋黄色。菌褶窄而圆,排列疏松,略有弯曲,分叉或相互交错,向下渐细,光滑,肉质内实。菌柄基部常有5~6条索状假菌根,菌丝似肥肠状,多分枝,无分隔。

2、生活习性

鸡油菌是树木外生菌根菌。野生时常与云杉、冷杉、铁杉、栎、栗;山毛桦等形成菌根生于林中地上。人工栽培选用杂木屑、玉米秆(芯)、油菜秆、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等作培养料。菌丝生长较耐低温,10~30℃均可生长,以25~28℃最为适宜。子实体形成要求28~30℃的温度。鸡油菌喜阴湿环境,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菌丝对光线要求不严,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则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鸡油菌为好气性真菌,要求生长环境通风良好。菌丝生长阶段要求pH值4~5,子实体形成阶段pH值以4.5~5为宜。

菌种制作

一、母种及培养基

1、母种来源

新开发区以引种为宜。有野生鸡油菌的地方,可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获得。

2、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去皮)250克,蔗糖20克,酵母浸膏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1克,水1升。培养基pH值6。

3、配制方法

按常规方法配制,经杀菌冷却至30℃以下按无菌操作接入引进或分离的试管种,在25~28℃温度下培养10天。当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经检验无杂菌污染,即可用于转接原种或栽培种。

二、原种和栽培种

1、培养基配方

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木屑65%,油菜秆或玉米芯10%,麦麸10%,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10%,过磷酸钙2%,蔗糖1.5%,尿素0.5%,石膏1%。维生素B1另按混合物总量的0.1%添加,水适量。培养基pH值6。

2、配制与接种

按常规配料、装瓶(袋)、灭菌、冷却、接种。接种后将其移入培养室于25~28℃温度下培养。经30~40天菌丝长满瓶(袋),如无杂菌感染,即可用于生产。

栽培方法

一、瓶栽法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50%,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30%,米糠13%,尿素1%,蔗糖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石膏2%。另按混合物总量的0.1%添加维生素B1。培养基含水量65%。

2、配料、装瓶、灭菌

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匀,pH值调至6,分装于广口瓶或水果罐头瓶中,揩净瓶口和瓶体,塞上棉塞,用塑料膜和旧报纸或牛皮纸包扎瓶头,高压灭菌1.5小时,冷却后备用。

3、接种培养

灭菌后将培养基瓶移入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搬至培养室,在25~28℃温度下培养40~45天,菌丝即可长满瓶,并在瓶面出现鸡油菌子实体原基。此时拔去瓶口棉塞,以利通气增氧,促进子实体生长。并将环境温度提高到28~32℃,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5%~95%,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4、采收

当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

二、箱栽法

1、配料培菌

培养基及配制与瓶栽法相同。将培养料装入瓶或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培养发菌,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进行箱栽。

2、装箱培养

采用木箱或纸箱装料,先在箱底铺1层4~5厘米厚的腐殖土,稍压实后其上铺2~3厘米厚的发菌料,压实,覆膜保温保湿,以利菌丝恢复生长。

3、培养管理

装箱后约10天,向箱面喷雾化水,轻喷、勤喷,以水不渗入培养基,能保持表面湿润为度。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斑片后,向料面喷1次0.1%的维生素B1和尿素混合液,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

4、覆土

喷混合营养液后即可覆土。覆土材料以腐殖土或塘泥晒干打碎成1厘米见方的土粒为好。覆土厚度7~10厘米,将土粒含水量调至70%~75%。每天喷水2次,隔天喷1次上述混合营养液,并加强通风换气,能很快长出子实体。

5、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八九成熟,菌盖未展开时采收。采收后整理箱面,补盖腐殖土,并喷营养液,以促进下批子实体形成。 

第三节 野生菌的市场趋势

当前,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年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保守估算我国野生菌实际年出口金额应在1.5亿美元左右。并且主要以鲜松茸、干牛肝菌、块菌出口为主,出口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吉林。

(一)野生菌的出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开始起步,现已形成年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产业,出口主要品种有: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块菌、冬虫夏草等。

由于野生菌在欧美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国内野生菌产品近年来大量外销出口至国外,出口数量每年以5%~10%的速度递增。据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的不完全统计,在出口的野生菌当中主要以干品、速冻品和盐渍品为主,年出口数量以松茸、美味牛肝菌、块菌、冬虫夏草为主导的产量已达万吨以上,出口金额日益增长,且野生食用菌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二)野生菌的国内市场

国内野生食用菌以云南、东北三省、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西藏、四川、陕西为主要产地。在国内买野生菌讲究季节性,一般7~8月份的野生菌产量和销量要好,平常的季节产量并不高;在国内的市场认知度上,多数人对野生菌的认知不一致,如云南、广西、广东一带将野生菌视为山珍,认知度和推广度较好,而除去这些少部分省份以外,多数人对野生菌的认知度并不高,甚至觉得野生菌没有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便宜且口感好。

据有关资料统计,东北、新疆等地出口榛蘑数百吨以上;云南、吉林每年出口牛肝菌干品300~600吨;盐渍品3000吨;四川、云南、吉林等省年出口鸡油菌盐渍品500~650吨;四川、西藏、云南每年出口块菌30~60吨;山西、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出口羊肚菌40~100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每年还出口冬虫夏草5~10吨左右。云南每年有近5万吨的野生菌销往国内各地或经其他口岸出口。

(三)野生菌生产趋势

1.“洋化”与“土化”。近几年来,野生食用菌行业正在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方向是完全“洋化”,即工业化生产;另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土化”,即返璞归真,走野生栽培的模式。相对来说,野生侧重栽培条件,复杂的生长因素,不易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因此,需要对野生菌进行分离驯化,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而多数共生菌,目前不能完全人工栽培。②这就形成了野生菌生产的一个瓶颈,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有效地栽培来完成。

2.野生菌的保护与开发。未来几年,我国在野生菌生产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在野生食用菌保护基地上切实实行卓有成效可行的保护技术措施,增加储量,以提高野生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第二,采取有效的统一管理,有计划性地开发,严禁掠夺性行为;第三,通过野生菌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扩大新产品类型,如可以再提升它的营养价值,向化妆品类和药用价值类转型。进一步完善传统野生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并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开发高技术含量的野生食用菌产品,使之具有更强的市场潜力。

(四)市场发展趋势

1.产量逐年提升。中国野生菌在国外市场上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整个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日益成为全世界主要出口野生食用菌的几个国家之一,日本、美国、德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出口野生食用菌的国家。自2006年以来我国野生菌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近年来增长部分主要转向了罐头食用菌和药用菌出口。野生食用菌出口产业正逐渐成为国内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中国野生食用菌在欧洲很有市场潜力,但为了克服“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野生菌产业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自身技术含量与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野生食用菌在香港销量一直呈上涨的趋势,每年中国大陆对香港的野生食用菌销量大约有3-5万吨。

3.市场波动大。目前,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年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但产量易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国际市场的影响而波动,市场价格也随之起伏不定。近年来,由于野生菌生产的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使得一些野生菌出口企业生产下降甚至停产,并纷纷转向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一度饱和,使得多数企业处于一个转型的困境中;又如,我国一直是松茸的重要出口国,对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而近年来出口日本松茸的贸易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许多日本超市和批发市场已改从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进口松茸,导致整个产业时常受到日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呈现结构性失调,最终造成松茸贬值。

4.特色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野生菌产业有必要也完全可能要继续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5.其它困难及挑战。目前国内野生菌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产地离口岸较远,运输成本较高;检验检疫标准不断提高,出口难度加大;汇率变动给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出口创汇能力等问题,因此,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野生菌市场,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总之,野生菌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对野生菌行业市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合理预测野生菌行业未来走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