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鸡油菌的简介
鸡油菌为真菌界鸡油菌目。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 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鸡油菌的种植技术及市场趋势(可研报告)
第二节 鸡油菌种植技术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肉质,群生或近丛生,也有单生,杏黄色至蛋黄色,高7~12厘米。菌盖初期扁平,边缘内卷,后展开,中央下凹,呈现漏斗状,直径3~9厘米,表面光滑,略黏,边缘厚钝,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白色或近蛋黄色。菌褶窄而圆,排列疏松,略有弯曲,分叉或相互交错,向下渐细,光滑,肉质内实。菌柄基部常有5~6条索状假菌根,菌丝似肥肠状,多分枝,无分隔。
2、生活习性
鸡油菌是树木外生菌根菌。野生时常与云杉、冷杉、铁杉、栎、栗;山毛桦等形成菌根生于林中地上。人工栽培选用杂木屑、玉米秆(芯)、油菜秆、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等作培养料。菌丝生长较耐低温,10~30℃均可生长,以25~28℃最为适宜。子实体形成要求28~30℃的温度。鸡油菌喜阴湿环境,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菌丝对光线要求不严,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则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鸡油菌为好气性真菌,要求生长环境通风良好。菌丝生长阶段要求pH值4~5,子实体形成阶段pH值以4.5~5为宜。
菌种制作
一、母种及培养基
1、母种来源
新开发区以引种为宜。有野生鸡油菌的地方,可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获得。
2、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去皮)250克,蔗糖20克,酵母浸膏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1克,水1升。培养基pH值6。
3、配制方法
按常规方法配制,经杀菌冷却至30℃以下按无菌操作接入引进或分离的试管种,在25~28℃温度下培养10天。当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经检验无杂菌污染,即可用于转接原种或栽培种。
二、原种和栽培种
1、培养基配方
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木屑65%,油菜秆或玉米芯10%,麦麸10%,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10%,过磷酸钙2%,蔗糖1.5%,尿素0.5%,石膏1%。维生素B1另按混合物总量的0.1%添加,水适量。培养基pH值6。
2、配制与接种
按常规配料、装瓶(袋)、灭菌、冷却、接种。接种后将其移入培养室于25~28℃温度下培养。经30~40天菌丝长满瓶(袋),如无杂菌感染,即可用于生产。
栽培方法
一、瓶栽法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50%,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30%,米糠13%,尿素1%,蔗糖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石膏2%。另按混合物总量的0.1%添加维生素B1。培养基含水量65%。
2、配料、装瓶、灭菌
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匀,pH值调至6,分装于广口瓶或水果罐头瓶中,揩净瓶口和瓶体,塞上棉塞,用塑料膜和旧报纸或牛皮纸包扎瓶头,高压灭菌1.5小时,冷却后备用。
3、接种培养
灭菌后将培养基瓶移入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搬至培养室,在25~28℃温度下培养40~45天,菌丝即可长满瓶,并在瓶面出现鸡油菌子实体原基。此时拔去瓶口棉塞,以利通气增氧,促进子实体生长。并将环境温度提高到28~32℃,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5%~95%,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4、采收
当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
二、箱栽法
1、配料培菌
培养基及配制与瓶栽法相同。将培养料装入瓶或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培养发菌,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进行箱栽。
2、装箱培养
采用木箱或纸箱装料,先在箱底铺1层4~5厘米厚的腐殖土,稍压实后其上铺2~3厘米厚的发菌料,压实,覆膜保温保湿,以利菌丝恢复生长。
3、培养管理
装箱后约10天,向箱面喷雾化水,轻喷、勤喷,以水不渗入培养基,能保持表面湿润为度。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斑片后,向料面喷1次0.1%的维生素B1和尿素混合液,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
4、覆土
喷混合营养液后即可覆土。覆土材料以腐殖土或塘泥晒干打碎成1厘米见方的土粒为好。覆土厚度7~10厘米,将土粒含水量调至70%~75%。每天喷水2次,隔天喷1次上述混合营养液,并加强通风换气,能很快长出子实体。
5、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八九成熟,菌盖未展开时采收。采收后整理箱面,补盖腐殖土,并喷营养液,以促进下批子实体形成。
第三节 野生菌的市场趋势
当前,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年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保守估算我国野生菌实际年出口金额应在1.5亿美元左右。并且主要以鲜松茸、干牛肝菌、块菌出口为主,出口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吉林。
(一)野生菌的出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开始起步,现已形成年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产业,出口主要品种有: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块菌、冬虫夏草等。
由于野生菌在欧美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国内野生菌产品近年来大量外销出口至国外,出口数量每年以5%~10%的速度递增。据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的不完全统计,在出口的野生菌当中主要以干品、速冻品和盐渍品为主,年出口数量以松茸、美味牛肝菌、块菌、冬虫夏草为主导的产量已达万吨以上,出口金额日益增长,且野生食用菌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二)野生菌的国内市场
国内野生食用菌以云南、东北三省、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西藏、四川、陕西为主要产地。在国内买野生菌讲究季节性,一般7~8月份的野生菌产量和销量要好,平常的季节产量并不高;在国内的市场认知度上,多数人对野生菌的认知不一致,如云南、广西、广东一带将野生菌视为山珍,认知度和推广度较好,而除去这些少部分省份以外,多数人对野生菌的认知度并不高,甚至觉得野生菌没有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便宜且口感好。
据有关资料统计,东北、新疆等地出口榛蘑数百吨以上;云南、吉林每年出口牛肝菌干品300~600吨;盐渍品3000吨;四川、云南、吉林等省年出口鸡油菌盐渍品500~650吨;四川、西藏、云南每年出口块菌30~60吨;山西、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出口羊肚菌40~100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每年还出口冬虫夏草5~10吨左右。云南每年有近5万吨的野生菌销往国内各地或经其他口岸出口。
(三)野生菌生产趋势
1.“洋化”与“土化”。近几年来,野生食用菌行业正在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方向是完全“洋化”,即工业化生产;另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土化”,即返璞归真,走野生栽培的模式。相对来说,野生侧重栽培条件,复杂的生长因素,不易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因此,需要对野生菌进行分离驯化,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而多数共生菌,目前不能完全人工栽培。②这就形成了野生菌生产的一个瓶颈,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有效地栽培来完成。
2.野生菌的保护与开发。未来几年,我国在野生菌生产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在野生食用菌保护基地上切实实行卓有成效可行的保护技术措施,增加储量,以提高野生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第二,采取有效的统一管理,有计划性地开发,严禁掠夺性行为;第三,通过野生菌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扩大新产品类型,如可以再提升它的营养价值,向化妆品类和药用价值类转型。进一步完善传统野生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并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开发高技术含量的野生食用菌产品,使之具有更强的市场潜力。
(四)市场发展趋势
1.产量逐年提升。中国野生菌在国外市场上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整个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日益成为全世界主要出口野生食用菌的几个国家之一,日本、美国、德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出口野生食用菌的国家。自2006年以来我国野生菌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近年来增长部分主要转向了罐头食用菌和药用菌出口。野生食用菌出口产业正逐渐成为国内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中国野生食用菌在欧洲很有市场潜力,但为了克服“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野生菌产业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自身技术含量与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野生食用菌在香港销量一直呈上涨的趋势,每年中国大陆对香港的野生食用菌销量大约有3-5万吨。
3.市场波动大。目前,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年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但产量易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国际市场的影响而波动,市场价格也随之起伏不定。近年来,由于野生菌生产的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使得一些野生菌出口企业生产下降甚至停产,并纷纷转向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一度饱和,使得多数企业处于一个转型的困境中;又如,我国一直是松茸的重要出口国,对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而近年来出口日本松茸的贸易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许多日本超市和批发市场已改从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进口松茸,导致整个产业时常受到日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呈现结构性失调,最终造成松茸贬值。
4.特色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野生菌产业有必要也完全可能要继续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5.其它困难及挑战。目前国内野生菌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产地离口岸较远,运输成本较高;检验检疫标准不断提高,出口难度加大;汇率变动给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出口创汇能力等问题,因此,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野生菌市场,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总之,野生菌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对野生菌行业市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合理预测野生菌行业未来走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