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农机的含义
农机,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统称。如:大小型拖拉机、平整土地机械等设备。我国农机行业的现状及需求特点的(可研报告)。
第二节 我国的农机行业现状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仅是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很多领域的农机产品有诸多空白点,农业生产的很多关键环节缺乏适用机械。如,甘蔗收获环节、牧草打捆转运环节、大葱、蒜、胡萝卜等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环节等。
以全国农机强省江苏为例,主要粮食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而设施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26.8%,其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2%。中国每年种植蔬菜面积高达3.2亿亩,产量达7亿多吨。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蔬菜种植机械化率20%都达不到。但有些生产环节,如玉米收获等,国内市场过量供给问题突出,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急需的大型高效、多功能、自动与信息化智能装备的产能不足,如高端耕整机具、精量免耕播种机、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等仍然依赖进口。这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所需的农机化支撑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和可靠度不高
调研显示,多数企业生产装备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工艺技术落后。除少数企业产品在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公司接近外,较多农机产品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高。
表现在目前使用的农机具技术水平、操作性能、田间适应性和乘用舒适度较为落后,可靠性比国外机具差,特别是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存在较大技术瓶颈,如大马力环保和节能型发动机、电液控制系统及控制软硬件、GPS导航系统、动力换挡传动系统、打捆机的打结器、采棉机的采棉指等关键零部件。
三、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开发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大
受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及制造能力的制约,国内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喂入量10公斤/秒以上谷物收割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高端产品缺乏量产能力。大部分农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不足2%,企业内研发主要集中在产品持续改进、改型上。农业装备领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方法还不成熟,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条件滞后,三D模拟、工业设计等普遍尚未采用,产品开发周期是国际水平的2-3倍。
这种状况下生产出的农机装备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而国外进口机具又因价格等原因让用户望而却步。与国外相比,国内农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产品同类生产企业多,中小企业多,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全球目前形成的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其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20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
四、农机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有待加强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导向作用仍未充分发挥。新机具补贴政策尚未充分体现有效支持农机化发展,引导产品技术升级的作用。财政资金对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的倾斜力度不足,尤其是在行业一些共性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缺乏必要的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项目支持资金较少,建设周期较短。金融信贷对农民购机支持力度不够。机耕道、场库棚建设扶持力度不够,对农机作业和安全生产都有很大影响。
农机企业对外合作难,对外合作能力不足。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综合评价这些政策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总的来看政策精准度不强、效率不高、覆盖面不广。某些新出台的规定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GB1589-2016)造成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另外,农艺的多样性与农机的统一性、单一性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节 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一、潜力巨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耕地面积15亿亩;相对农业发达国家来说,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如南方水稻的机收比例到2005年才达到20%,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4年调查预测,在农机市场中仅水稻和玉米收割机经后几年将增长8~10倍,随着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将成为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消费热点。
二、分散性分散性一方面是指地域上的分散,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另一方面是购买力的分散,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同时,广大居民消费的范围也比城市居民广,也造成了购买力的分散。农村市场的这种分散性,决定了企业在营销网络的构建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大大的加强。
三、差异性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了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造成不同地形的地区即便对同一农机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对农村市场不能等量齐观。这要求农机企业在开拓市场时,首先要选准目标市场,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幻想以一种产品“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
四、层次性农村市场的层次性,一是指我国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具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农机产品的消费也有这种特性。二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子、农用薄膜、农用机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农民消费观念、心理的差别,有的地区农民重物质需要,轻文化、服务需要,重积累、轻消费,有的地区则不同。
五、示范性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某家买了什么好农机,很快就能为其他家所知道,并能带动一大批,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营销角度看,利用这种示范性是很好的策略。
六、功能性我国农机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如要求农业机械的实用性、耐用性远胜于鲜艳美观、个性展示。这种功能性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价廉: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价低产品。
2.实用: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形式要求不高。
3.简便: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勿需过多的奢侈功能。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基本只要能收割干净就可,而对其他附加功能则大可省略。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操作修理越复杂的农机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