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小站稻的定义
小站稻米质优异,脍炙人口。周盛传小站屯垦成功,始有小站稻的称谓,其后成为津沽名特产品。日本侵华奉为高级军粮,强禁稻农食用。50~60年代,曾以特二级优质米销往日本、东欧、东南亚、古巴等国家和地区。1956~1957年,全国20多个省市引调小站稻良种,各地远来学技,老农频出指导,年调籽种数万公斤,支援各地,振发了山东、宁夏等省区水稻的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小站稻米的种植技术
小站稻米质优良,米粒微长淡绿,晶莹透明,如玉似冰,蒸熟后银珠粒粒,芬芳四溢,庭院飘香,故而闻名中外,远销欧亚各国。小站地区水稻种植形式多样,有春稻(禾直秧)和晚稻(麦茬秧)之分,春稻品质较优,晚稻前茬种麦子一年两熟产量高。
稻区农民重视培育壮秧,在育秧方法上,过去一直采用水床育秧。但技术性强,稍有管理不当,即发生烂秧。秧田采用旱耙地及日灌夜排的灌溉方法是防止烂秧的主要措施。1956年后,试验改良水床育秧,成苗率高,一般都在85%以上,芽象锥尖,粗壮,根数比水床多,到60年代大面积推广。60年代中期开始塑料薄膜育秧,出苗迅速整齐,保苗率达到90%以上,秧苗生长快、粗壮、根长、根多、叶色绿,此方法延用至80年代。
80年代后期推广水稻盘育秧(与水稻插秧机配套),有的还搞铺纸育秧,都取得成功。插秧旧有“栽稀长密”的习惯,一般行距在8~9寸,最稀地达到1尺见方。1955年,区推广水稻密植,依靠主茎争取分蘖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主、蘖穗比例要求达到1∶1.5。
水稻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甩六退六(即六寸),甩六退七,每亩插秧1.4~1.6万墩,每墩插6~8株,这种密植延用了10余年。60年代中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水稻密度进一步提高,一般采用甩六退五,每亩插秧1.6~2万墩,每墩5~7株。1967~1968年推广辽宁省的拉线插秧法,确保一定行距。70年代,种植密度减小,成为甩六退七。80年代,学习柏各庄农场水稻密植高产经验及辽宁大垄密植经验,种植密度又有提高。以行距9寸,株距3寸或4寸,每墩3株的大垄密植提高产量,表现有效穗多,倒伏轻,发病率低,田间管理方便等特点。
挠秧既除去田间杂草及混杂的稻株,且可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对挠秧质量50年代以前要求很严格,要搜墩过垅,提稗子抹埂。将稻田用手抓一遍,挠秧要弯腰在秧垅中间用手和脚除草松土,把拔下来的草、稗等埋到秧田泥土里,一可积肥,二可净地。一般秧田挠2~3遍,个别的挠4遍。
品种变更
北宋在河北沿边屯田种稻时,系引用江东品种,栽培较为普遍的有红莲稻、金城稻、罢亚稻,而津南地区种植较多的属红莲稻。清光绪年间,小站屯垦稻田,种植从安徽引入的大、小红芒,大、小白芒,齐头白等早熟稻品种及适应深水处栽种的葡萄红、葡萄黄品种。1916年,直隶农事试验场试种水稻新品种,当时栽培的有大白芒、小站糯稻、北京红马尾、北京白马尾、北京紫金,并试种从日本引进的关取、青杆、细杆等品种。
第三节 小站稻未来发展趋势
优质品种集群满足不同需求振兴小站稻,品种一枝独秀是不够的,需要集合天津地区的优质品种集群,才能打响小站稻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纵观小站稻的发展史,从周盛传的小站练兵时期,到建国后加强水稻产业发展,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稻米品质的不断提升,此前,小站稻大约已经有过九次品种变革。
“目前,体系专家甄选了约6个优良品种,作为小站稻这一品牌的集群种源。它们分别是‘金稻919’、‘金稻777’、‘天隆优619’、‘津川1号’、‘津原E28’等优质品种。”王胜军介绍,这些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既有杂交稻、又有常规稻,生育期从130天到170多天不等,粒型上也丰富多彩:有长粒型、圆粒型和中长粒型,既有浓香型品种,也有清香型品种,还有不带香味的品种和专门用于制作寿司的品种。
类型丰富的小站稻品种集群既可以满足不同生产者对适宜品种的需求,又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自己钟爱大米的需求。“这些超级小站稻品种的育成,进一步丰富了小站稻的科技内涵,同时也为小站稻的全面振兴提供了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支撑。小站稻振兴,我们有了品种自信。”王胜军介绍,这些品种多来自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内的专家团队培育。在体系首席专家、天津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刘学军带队下,仅其中的天津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就有10多名博士对其进行专项研究。
据天津原种场育种专家于福安介绍,“津原E28”也是主打高品质的,是国产优质食味米,蒸出来的米饭清香扑鼻,获得了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以“津原E28”为亲本选育的“津原89”,食味优良、耐盐碱性强、超高产,获得了全国优质食味粳稻品评二等奖。另外,我们育出的“津原香98”、“津黑1号”、“津糯3号”等都是特色专用品种。重视优质品种的选育开发一直是天津小站稻发展的科技支撑,也是未来小站稻重振的潜力所在。小站稻将形成种业带米业、米业促种业的新型水稻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力争使高端米业产值突破5亿元。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