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抗性糊精由淀粉加工而成,是将焙烤糊精的难消化成分用工业技术提取处理并精炼而成的一种低热量葡聚糖,属于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一种低热量可溶性食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可研报告)。
第二节 抗性糊精的生产工艺
抗性糊精的原料可以由小麦淀粉或玉米淀粉制成,采用的糊精化过程是严密控制的。在此过程中,淀粉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水解,其后是再聚合过程。正是再聚合过程,通过形成不能被消化道内的酶切断因而不可消化的糖苷键,将淀粉转换成纤维,并且还阻碍了可消化连接的裂解。糊精化之后是分离步骤,此步骤确保分子量的分布最佳,使流变和技术性能稳定一致,以及纤维含量恰如其分,根据2001-03年AOAC方法,此含量就抗性糊精而言为85。然后该产品将经受进一步的精制步骤,包括去除单糖以使干物的单糖和双糖含量低于0.5 %,最后是喷雾干燥。因此,虽然抗性糊精系葡聚糖, 但仍可认为其不含糖。其糖苷键中约25 %是人类消化酶无法水解的。由于其纤维含量、其分析特点以及我们以下将进一步描述的生理特性,抗性糊精可完全溶于冷水,且不会引起粘度增加。因此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含量标准,含有抗性糊精的食品,可称为'纤维源' ---每100克含3克纤维或'富含纤维' ---每100克含6克纤维。
抗性糊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淀粉→预干燥→喷酸→再干燥→高温热解→乳化→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糖化酶糖化→灭酶→脱色→离心→抽滤→醇沉→离心→干燥→成品。
第三节 抗性糊精的市场现状
抗性糊精由日本科学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在日本国内,抗性糊精于1989年申请了专利,并相继在欧洲和美国申请了抗性麦芽糊精的专利。国外对抗性糊精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相对较少。Ya-Jane Wang, Rona H Kozlow ski以高直链玉米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抗性糊精,研究了直链淀粉的含量和化学改性对抗性糊精含量的影响。Kazuhiro Ohkuma, IsaoMatsuda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酸热处理法制备了低热量糊精,制得的糊精所含热量为1172.304kJ/100g。
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抗性糊精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华南理工大学有人根据国外的专利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2007年,广东省食品研究所申请了一种抗性麦芽糊精的制备方法专利,该方法利用普鲁兰酶代替传统方法中的糖化酶制备抗性麦芽糊精;同年,日本松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申请了含有异构化糖的抗性麦芽糊精的制造方法的专利,且因其具有高消化耐受性、低血糖指数、低热量、耐酸、热稳定性等生理功效而获得日本政府特定保健用食品原料的认定;2010年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种新型抗消化糊精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采用酶制剂直接转化生产,大大提升了淀粉向功效成分转化的转化率,使最终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达到90%以上。目前,抗性糊精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双螺旋挤压机法及高温法,微波法制备抗性糊精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第四节 抗性糊精的未来前景
性糊精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加工特性,且其各方面的特性均优于非淀粉多糖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食品功能成分,应用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类食品中;而且抗性糊精可以利用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玉米淀粉生产,它的广泛应用可使玉米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用。随着人们对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愈加青睐,抗性糊精作为一种低热、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功能食品。
生产抗性糊精的原料淀粉来源广泛,成本较低,生产安全可靠,且具有优异的生理功能,对提高人类生活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对目前人们摄入膳食纤维的情况统计,水溶性膳食纤维将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一个不错的市场潜在容量。另外,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几大热点问题:超重/肥胖问题成为一大困扰;零热量/低热量成为食品饮料产品的热门趋势;消化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益生元/益生素等逐渐被消费者所认知,因此,抗性糊精这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这几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与青睐,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该产品工艺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看好。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