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葡萄糖内酯的简介
葡萄糖内酯简称GDL或内酯,是由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或其盐类,经纯化脱盐、脱色、浓缩、结晶而制得。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凝固剂、稳定剂、酸味剂、保鲜剂和防腐剂,是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可研报告)。
第二节 葡萄糖内酯的工艺流程
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内酯
微生物发酵法
在15%~35%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铵等营养物质,接种黑曲霉菌种NRRL3,在30℃和pH6.5的条件下通气培养40h。过滤发僻液,再经后处理得内酯结晶。
葡萄糖氧化酶法
在35~37℃和Ph6的条件下,在乙醇水溶液(如50%)中,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氧化为内酯和葡萄糖酸的平衡溶液,反应过程中也加入过氧化氢酶,以分解所产生的过氧化氢。所得到的葡萄糖酸的溶液,经上述的后处理方法可得内酯结晶,此法收率可达98%。
催化氧化法
在8%的葡萄糖水溶液300g中加入上述Pd/C催化剂,在50℃下通入空气,同时滴加NaOH溶液,保持pH=9.0~9.5,当pH值不再下降时反应结束,滤去催化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310g葡萄糖酸液。在70℃下减压浓缩至浓度80%~85%,冷却至40℃以下,加入晶种,待结晶后过滤、干燥得22.6g内酯,滤液再浓缩、结晶,又可得5.3g产品,总收率为93.3% 。
以葡萄糖酸钙为原料生产内酯
该法先将葡萄糖酸钙通过无机酸分解或离子交换树脂脱钙得葡萄糖酸溶液。如将100份浓硫酸加入500份水中,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在60-85℃下保温1.5h;静置12h后过滤,滤液加草酸,并在50℃下保温1h;静置后过滤得葡萄糖酸液,经后处理得内酯。后处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非溶剂结晶法:将葡萄糖酸液减压浓缩至浆状,加入低级酮类非溶剂,缓缓搅拌冷却,使结晶析出,再经分离、洗涤、干燥得成品。此法操作简便,收率也较高。
分步结晶法:在52~54℃下将葡萄糖酸液浓缩至78%~85%,冷却至47~48℃,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晶种,并继续浓缩,待晶种长大后分离得第一批内酯结晶。母液以同样的方式继续蒸发浓缩。结晶经洗涤、干燥得成品,总得率为75%~78%。此法优点是不用有机溶剂,但浓缩液黏度高,结晶分离操作困难。
共沸脱水结晶法:向葡萄糖酸液中加入C3~C4的烷醇,在50℃和16kPa下共沸脱水。然后向浓缩液中投晶种,降温结晶,再经分离、洗涤、干燥得成品。此法优点是体系黏度低,分离操作容易,单程收率可达91%以上 。
第四节 葡萄糖内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日国内市场研究机构西美国际发布了最新的《中国葡萄糖酸内酯市场研究与预测报告>>,报告主要研究了2006-2010年葡萄糖酸内酯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情况出口分析、技术分析、消费领域,预测了葡萄糖酸内酯在不同领域的供需形势。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糖酸内酯(GDL)生产国之一。2010年GDL生产产量约16,000吨,从2007年到2011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在此期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生产成本有所上升,2010年产量比2009年略有下降。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大约10个葡萄糖酸内酯生产商。安徽省兴宙医药食品有限公司是最大的葡萄糖酸内酯生产企业,2010年该公司生产GDL约4,8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
在中国,用葡萄糖或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发酵法生产技术已经很成熟。同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发酵方法,其一是钙盐法,另一种是钠盐的方法。虽然发酵方法是相对化学方法更生态环保,但仍对环境有污染。由于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生产成本预计将增加。
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GDL出口国。2010年国内GDL出口量约2,700吨。此外,2011年上半年,出口量上升到约2,100吨,比2010年上半年增长了68%。2010年,埃及,德国和韩国是中国GDL出口的前三位国家。
2010年,GDL不同的下游产业共消耗13,000多吨,如食品,药品等。食品行业消费占总消费量的93%,在食品工业中,豆腐是GDL最大的消费领域。国内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无害的食品添加剂的需求,GDL在国内的需求将在未来会不断增加。
西美国际研究员张超认为:随着国外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内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作为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食品添加剂,GDL的使用范围会变得更广,GDL的生产与需求在未来也会逐步增加。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