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液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营养液的简介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营养液是营养液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可行性研究

植物营养液一般为多元复合营养,呈水状,浓度不及固体肥料高,并且杂质少,易于植物吸收。营养液一般情况下每7到10使用一次每次3到5滴所以最好是按比例用清水稀释后向叶片喷施,这样更加利于植物吸收营养。如果施用于土壤的话则易于被土壤吸收,能供给植物根系吸收的就少了,而且不均衡。

第二节 营养液的发展现状

我国营养液栽培的历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种菜和盆里养水仙等都是原始的营养液栽培。但我国开展营养液栽培研究工作的时间比较晚,20 世纪70 年代末,山东农业大学首先开始营养液栽培生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80 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温室及营养液栽培设施相继投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人们需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营养液栽培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阶段。

据资料统计,1985 年全国营养液栽培的面积只有7hm2,1990 年增长到15hm2,1995 年全国营养液栽培的面积发展到50hm2,2000 年全国营养液栽培的面积达100hm2 左右,2005 年我国营养液栽培的总面积约为315hm2 [5]。近几年,我国营养液栽培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营养液栽培的面积和栽培技术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国从事营养液栽培技术研究的部门和单位约50多个。除研制不同类型的栽培装置外,重点研究营养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质培的配套技术,并在全国普及推广,使我国的营养液栽培从实验研究阶段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获得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使国外的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国产化。营养液栽培的植物也扩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20 多种,但绝大部分用于蔬菜生产。

目前以营养液膜技术(NFT) 和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 两种为主。营养液膜技术(NFT) 的特点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膜状,仅以数毫米厚的浅液流流经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垫底部接触浅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湿气中吸氧,较好地解决了根系吸水与吸氧的矛盾。

但存在液流浅、液温不稳定、一旦停电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际环境稳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发展。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 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于“八五”期间研制开发,应用分根法的特点在栽培槽中设置湿毡分根装置,既解决了根系水气矛盾,又有一定深度的营养液,不怕短期停电(24h 以上),根际环境稳定,易于调控(冬季于栽培床内铺电热线加温,夏天铺设塑料软管通深井水降温)。

第三节 营养液的发展前景 

营养液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前景,但其技术要求严、设施装备投入高,受我国生产、消费、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宜盲目发展,更不能全套照搬国外的生产模式。应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研究试验,在推广应用中走出一条实用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液栽培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营养液栽培技术

由于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因此各地不能全盘照搬国外或其他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如栽培基质的选择,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利用本地资源;营养液配方也因各地水质、化肥种类等的不同,做出灵活调整;还应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及气候特点,选择营养液栽培的作物种类。

总体看,南方以广东为代表,以深液流水培为主;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以江浙沪为代表,以浮板毛管、营养液膜技术为主;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水质硬度较高,水培难度较大,以基质栽培为主;营养液栽培面积最大的新疆戈壁滩,主要推广鲁SC 型改良而成的砂培技术。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营养液栽培技术体系。

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模式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 4,但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 7,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是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农业每年缺水约300 亿m3。

要使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据研究,立体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 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 倍[7]。为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我国要加强立体栽培方面的研究,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技术。

简化技术,循序渐进

营养液栽培作为一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涉及的范围包括作物栽培、肥料、病虫害控制、农业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其技术难度、管理的复杂性均高于有土栽培,不易被农民所掌握,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各地农技推广或科研部门把特定的营养液栽培技术总结、制定成简便易行的操作步骤,而农民只需按此操作即可。

如需配制适宜当地某种作物的某种营养液栽培方式所需的营养液,农民只需购回特定的专用复合式完全化肥,加入到一定比例的水中便可使用,在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要求量的部分或全部营养物质即可。先试验性探索,再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使营养液栽培技术的管理和操作均有类似的“指导”可循。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有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现代农业技能和水平。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营养液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多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如成型的各种栽培槽、商品化基质、营养液的自动监控及管理系统等,这些设施设备费用约为170 元/m2,这在我国许多地区是不现实的。在发展营养液栽培时应考虑成本的投入、技术力量及其他社会条件。因此,通过诸多方法和技术避开高投入问题是推广营养液栽培技术的关键。

营养液栽培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筛选出各种营养液栽培设施替代品或采用人工、半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尝试,增强营养液栽培技术的实用性。如用炉渣、锯末、菌糠代替蛭石、草炭基质,用各种水泥、砖、土槽代替泡沫、塑料栽培槽等,均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收到较好的效果。

发展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技术

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营养液栽培方式仍以无机耗能型为主,不仅耗能高、污染环境,而且生产的食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因此,应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技术,其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用工少并易操作等优点,能够生产高产优质产品[8]。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有机肥,以固体肥料施入,灌溉用清水,耗能低,灌溉排出液对环境无污染。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的优点是以有机固态肥取代传统营养液,操作管理简单,大幅度降低营养液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量节省生产费用,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质量优。目前,全国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的推广面积超过营养液栽培总面积的60%。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能适应当前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营养液栽培,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总之,我国营养液栽培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营养液栽培技术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今后营养液栽培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营养液栽培的兴起,将使农业、园艺、林业、花卉生产及开发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营养液栽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