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我国软饮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节 软饮料的简介

软饮料(soft drink) :酒精含量低于0.5%( 质量比)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又称清凉饮料、无醇饮料。所含酒精限指溶解香精、香料、色素等用的乙醇溶剂或乳酸饮料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软饮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软饮料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一般将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饮料规定为软饮料,即通常所谓的非酒精饮料,又称清凉饮料、无醇饮料。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软饮料产品主要包括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乳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发展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几乎走完了欧美国家八十年的软饮料发展全过程,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成熟的市场,其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一)市场需求量大,增长趋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促使软饮料消费需求始终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国内软饮料行业拥有了巨大的市场基础和依托,成长空间极大。据统计,中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其行业产值增长速度已超过GNP的增长速度。2006年以来,软饮料产量一年迈过一个千万级的关口,2010年超过9000万吨的大关,达到9983.80万吨,同比增长18.30%。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的政策导向继续给农业产业化企业诸多发展机遇,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以果汁为代表的软饮料市场需求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些因素促使我国软饮料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3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软饮料14926.8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4.61%。12月当月,我国生产软饮料为1190.66万吨,环比增长9.31%。

(二)品种趋向多样化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饮料品种三十年一贯制,汽水成为饮料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饮料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瓶装饮用水和茶饮料等十大类。其中,碳酸饮料(即汽水)占软饮料总产量的46%,虽然有所下降,仍是饮料中的主导产品;天然矿泉水占18%,处于增长趋势;果菜汁饮料占11%,含乳饮料占4%;植物蛋白饮料2%;固体饮料占3.5%;其他饮料占15.5%。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果蔬汁饮料已形成三个最大的门类。

(三)外资企业优势明显

中国软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国际众多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在国内罐装生产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打入中国市场十多年,把国内传统的碳酸型饮料丫的喘不过气来。我国也正在抓紧时间利用外资与技术,发展自己的品牌,如利用可口可乐公司技术开发的中国品牌饮料“醒目”“天与地”等年销售量增长达10倍以上,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纪之交增长最快的饮料品种之一。

二、我国软饮料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竞争的白热化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列出十大类型软饮料,近年来还有一些新型饮料不断涌现。随着产品的极度丰富、媒体和广告信息的剧烈爆炸以及大众消费市场裂变为大量分众市场,饮料产品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本来就缺乏品牌忠诚的饮料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品牌购买的消费态势,饮料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此消彼长,更迭较快。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饮料行业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从1979-199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碳酸饮料的天下,历时近17年;从1996-2006年为第二阶段,重要的标志是娃哈哈、乐百氏和农夫山泉包装水在中国的热销,打破“两乐”在饮料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历时近10年;2007年最重要的景观就是康师傅茶饮料备受青睐,可以视为中国饮料发展的第三阶段,2008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统一鲜橙多为代表的果汁饮料在市场上的火爆销售视为第四阶段。软饮料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明显加快,无形中增加软饮料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系数。

(二)品牌理念的滞后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呈现出从单一走向复杂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未来饮料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其品牌力的强弱。然而本土饮料企业的运作模式及经营法则在新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显得“水土不服”,特别是目前尚还缺乏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规范的运作模式。2002年乐百氏被法国达能兼并为本土饮料企业敲响了警钟,它使本土软饮料企业感受到背水之战近在咫尺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品牌运营的全新模式,即资本运营。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在短时期内实现企业资本和品牌资产的迅速增值。

(三)品种、口味、包装单一

中国软饮料市场产品功能单纯,品种较单调。碳酸类饮料目前占去市场的大半江山,而特种营养功能果汁、热带稀有水果果汁、野生果汁饮料这些品种的份额则偏少。另外,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譬如大多数果汁饮料,如果不细加品尝,很难发现彼此的区别,而在包装上,清一色的塑料瓶包装,颜色、容量也相差无几。

(四)生产结构不合理

软饮料原料生产线过多国内现有生产线百余条,70多个生产厂家。由于国内软饮料需求打不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1/3设备能力闲置,大部分企业亏损。这些企业最有条件也最有必要进行产业更改,但出于对软饮料市场前景的顾虑,或担心无法与目前市场上的“洋品牌”竞争,大部分企业并未迈出这一步。国际软饮料需求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低价出口产品。更严重的是国内仍有很多企业还在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能力。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家曾授权轻工业部对软饮料项目进行归口管理,根据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严格控制新增能力,管理有一些成效。但放开以后,软饮料项目便由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审批,而审批部门不清楚行业情况,只是听取项目申报单位的意见,所以,生产能力日趋扩大,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矛盾便是在所难免的了。而地方政府为增加软饮料的附加值一味地追求加工忽略了开拓市场的困难。

(五)行业不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

我国饮料生产管制较松,市场上的软饮料良莠不齐。许多厂家在自身硬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纷纷进入软饮料市场。目前以“软饮料”名义投放市场的饮料大约占饮料市场的80%,消费者虽然比较重视软饮料的健康特性,却很难在产品之间进行选择,全靠广告宣称和口味品尝。特别是产品的营养宣称未经规范,很容易引起滥用和误导,也会造成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及早建立产品的营养标签制度,有利于相关企业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提高在消费者中的信益度,并开发营养价值更高的产品。作为行业标准等各种规则的制定者,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都应有所作为。
 


 

第三节 软饮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软饮料工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每年人均消费量仅八千克,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西欧发达国家的二十四分之一。果汁及果汁饮料人均每年消费量仅一千克,是西欧的四十分之一。从我国饮料工业目前与西欧国家的差距来看,我国饮料工业发展潜力很大

随着城乡居民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倾向喝富含营养又能保健的果汁、乳品和天然矿泉水,充气饮料、瓶装水和果汁饮料的消费量会不断增加,含酒精饮料趋向下降,软饮料的生产必须有较快的发展才能适应这一形势。

据专家推测,到2020年,全球果汁及碳酸饮料将增值730亿,未来产品品质及创新是饮料业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并购也将是占有市场的良方。软饮料产品一般而言,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特别激烈。目前已上市的几家公司优势不明显,只有那些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产特色产品,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达到规模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从各主要子行业来看,果蔬型饮料符合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其发展还可以大大提高水果的附加值,保持水果销售的稳定,使水果种植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因此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饮用水行业尽管目前竞争激烈,行业普遍不景气,但由于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天然水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饮用水市场还将逐步扩展。碳酸型饮料仍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