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混色纱的简介
一般是指经特定工序混和加工纺制而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泽纤维的纱线,具有特定外观色彩风格。混色纱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加工模式,改变了“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生产方式, 其织成的织物无需再进行染整加工,与传统的筒子纱染色及织物染色相比,既缩短了加工工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可研报告)。
第二节 混色纱的制作工艺
1·纯棉混色纱
(普梳、精梳,色泽2-4色)
普梳混色纱:
原棉染色—混棉(按比例)—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精梳混色纱:
原棉染色—混棉(按比例)—开清棉—梳棉—预并条—条卷—精梳—精梳后头并—精梳后二并—粗纱—细纱—络筒
工艺要点:可单独成卷、成条、精梳后在并条时混并成混色条纺纱,也可采用梳棉或小卷染色的新工艺。
2·涤棉混色纱
(65:35、50:50)
混棉(棉与本色涤纶和有色涤纶按比例混和,其中有色涤纶比例在15-30%之间)—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工艺要点:混用色涤比例高时可采取二次混和方法,对棉与涤分别开清棉工艺处理,即色涤与白涤纶单独经开清棉—梳棉处理,本色棉单独经清梳工艺,然后在并条机上混并成条。
3·纯化纤色纺纱
有色化纤—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络筒
工艺要点:化纤色纺纱中如渗入羊毛(精落毛)或其它动物纤维时,应采用羊毛染色后在开清棉中混和或在并条机上混条。
4·麻棉色纺纱
有色麻、棉纤维—按比例混和—开清棉—梳棉—头开—二并—粗纱—细纱—络筒
本色麻、棉纤维
工艺要点:麻纤维在开清棉及梳棉工序中落屑率高,故混棉时投人量要高于成纱混配比例的2-3%。
第三节 混色纱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色纺起源于19 世纪欧洲,20 世纪中期转移至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到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混色纱被引入中国。尽管近年来我国混色纱产业取得了诸如色纺企业不断壮大、色纺产品多样化及产品品质日趋稳定等可喜成绩,但仍然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缺乏对色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色纺产业面临工序多、生产批量小、品种繁多、变化频繁等问题。同一车间常涉及不同混配比、不同色系的多品种混色纱生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飞花的产生、批号间混杂错乱,造成大面积疵品的产生,影响色纺产品质量稳定。这对色纺企业加工过程的有效监控与车间的现场管理,尤其对分批、分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国色纺企业有待提高的地方。
2、技术投入不足、设计水平不高。色纺因染色后纤维的性能发生变化,如纤维强力损伤、可纺性变差等;散纤维染色工艺及过程稳定控制较难,使色牢度不高,从而易使各批次的色纤维存在色泽色光差异,导致各批次混色纱存在色差。面对复杂的色纺加工,我国色纺企业技术投入不足,绝大多数企业未建立研发机构,对散纤维染色工艺稳定控制与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色纺过程有色纤维的加入带来的可纺性影响规律不清楚,很少系统研究多元组分混色纱最优组分搭配与工艺优化。此外,色纺企业“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开发”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不高。
3、色纺新产品标准制定滞后。近年来随着纺纱技术领域及差异化品种混色纱开发的深入,现有的混色纱标准已经无法作为判断与评价所有色纺产品品质的依据,如华孚色纺已成功开发出喷气涡流混色纱,但是相应的标准还未制定。对于各类新开发的差异化结构的混色纱也没有相应的标准,这将对色纺产品的质量稳定与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4、缺乏混色纱及其终端产品的品牌优势。混色纱作为半制品,国内以纱线形式出口为主,缺乏与之对应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终端产品,不利于我国混色纱品牌的构建,制约了色纺产业的健康发展。值得倡导的一种形式是,华孚色纺每年举办的“华孚杯冶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既对混色纱终端产品的魅力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又有助于自身色纺品牌的提升。
第四节 混色纱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混色纱结构出发可将混色纱划分为均一结构和差异化结构两大类,多元组分、功能性、差异化结构将成为混色纱未来开发的重点;色纺领域面临缺乏对色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技术投入不足、设计水平较低、色纺新产品标准制定滞后、缺乏混色纱及其终端产品品牌优势等问题;从色纺技术发展需求看,新型纺纱技术、色纺专用机械及专用配件、零部件开发与应用是提高混色纱品质及附加值的关键。
混色纱开发正由粗到精,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从针织面料开发向机织和装饰面料开发方向拓展,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色纺产业。同时倡导色纺行业根据世界流行元素的趋势,针对不同季节通过再次创意形成新的趋势,展现色纺产品,直接对接终端品牌用户或设计师,选择他们所需的不同风格、不同品牌的色纺产品,最终通过终端品牌采购系统下达定制性订单的模式。这种色纺产品销售推广模式将有助于色纺企业品牌的树立、产品的优质化,使色纺业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前,混色纱线的产量不高,与整个纱线产能相比所占比重较低,但其具有附加值高、清洁生产等优点,同时由于混色纱构成的织物具有三维立体混色风格,色彩自然而又含蓄,朦胧感强,能满足现代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低碳环保的服饰消费理念,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纱线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