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棉织品概念
棉织品是由棉花织成的,有许多等级。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它多用于短版活,因为它的耐用性不如丝绸。刀刻模版和照相版可用于这种材料。由于清洗时会擦伤网线,因此一般来说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它。另外,使用这种丝网较其他丝网浪费油墨,而且重复使用后会变松弛。这种丝网宽度在37英寸到60英寸之间。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可研报告)
第二节 棉织品种类
棉花种类很多,主要按以下的两钟方法分类。
品种
(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2.12~1.56 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左右。我国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1.54~1.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我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此外,还有纤维粗短的粗绒棉,已趋淘汰。
初加工
从棉花中采得的是籽棉,无法直接进行纺织加工,必须先进行初加工,即将籽棉中的棉籽除去,得到皮棉。该初加工又称轧花。籽棉经轧花后,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衣分率。衣分率一般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
(1)锯齿棉:采用锯齿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锯齿棉。锯齿棉含杂、含短绒少,纤维长度较整齐,产量高。但纤维长度偏短,轧工疵点多。细绒棉大都采用锯齿轧棉。
(2)皮辊棉:采用皮辊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棉含杂、含短绒多,纤维长度整齐度差,产量低。但纤维长度操作小,轧工疵点少,但有黄根。皮 轧棉适宜长绒棉、低级棉等。
第三节 棉织品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原布准备
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烧毛
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退浆
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漂白
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丝光
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第四节 棉织品工业发展前景
(一)中国棉纺织发展
1、发展指导思想
以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出口面料档次为突破口,突出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扩大出口;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用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推进机电一体化、连续化;坚持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引导全
行业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2、调整基本思路
未来若干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市场化进程,稳定原料供应,规范市场准入,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企业重组,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市场化进程。国家不再用行政审批手段控制棉纺能力增长,取消细纱机准购证制度,纺纱能力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
稳定原料供应。积极推进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棉花标准与国际接轨,棉花销售形式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棉花经营,加快规范化的棉花现货和期货市场建设,合理规范棉花市场风险。
规范市场准入。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总量控制办法,在规范市场准入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产能力。新增生产能力通过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新增能力必须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加快技术进步。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以提高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使国内60%的纺纱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及高档面料用纱需求。用信息化带动棉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推广连续化、自动化和生产、经营管理网络化。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引导投资方向坚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反对和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推进企业重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转换与优化结构、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促进生产能力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原料产区集中。
扩大对外开放。合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 跟踪国际
市场发展趋势,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扩大产品出口。鼓励境外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技术、劳务输出转变。按照价值链和供应链优化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二)调整发展目标
1、产品产量及出口
按照纺织工业“十五”
规划目标,2005年纤维加工量1700万吨, 这一目标在2002年已经完成。预计2005年纤维加工量将达到2100万吨,其中纱线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棉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耗纱量为400万吨,内销纤维消费量约600万吨。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达到750亿美元,其中棉制纺织品服装将达到260亿美元。
2、技术及产品结构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采用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喷气纺纱机和各类无梭织机。2005年,精梳纱比重达到30%。高档无梭布比重达到40%,无接头纱比重达到55%。
3、组织结构
重点培育60户大型棉纺织优强企业集团,其技术装备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无接头纱、无梭布比重达到70%以上,成纱条干达到2001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
中国入世以来,棉纺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体验到周边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的竞争压力。尽管中国棉纺织业在原料资源、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产业整体配套以及国内外大市场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技术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及管理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应当加快改革,不断调整,提升产业,做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