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桑蚕的概述
桑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 蚕蛾科 蚕蛾属桑蚕种。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物是蚕茧和丝绸,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每一个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及其代谢物都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丝织品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我国桑蚕业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为榆林市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的茧丝产量占世界之首,桑蚕产业已成为当地生产与经济项目之一。基于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和现代一带一路的政策刺激。我国桑蚕产业在欧、亚、非各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促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榆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中,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采用的几种生态蚕业的栽培模式。栽植生态桑园6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传统与现代养殖技术有一定的差异,出现蚕业资源利用单一。生产结构单一,产业功能单一,产品产出单一的现象,导致蚕桑综合效益未充分发挥,本文着重对传统蚕业的创新,以提高蚕桑产业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蚕业为主要目的。
1.陕西省桑养蚕历史有2000多年之久。如今已担纲撑起蚕桑产业发展大梁。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提出。桑蚕业地区抓住机遇。发挥桑蚕产业的优势。推进了桑蚕产业的快速崛起。
2.梯田埂桑。从70年代发展到现在,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进行粮、桑间作的梯田埂桑栽培类型,中干养型,根深叶茂。在保护梯田。拦蓄降雨。减少冲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桑草间作桑。在2000年左右。榆林市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栽植方法,进行间作坡地生态桑。对治理水土流失、增墒、集雨、保湿、聚肥起到良好作用。达到防汛抗旱减灾目的。据资料显示,每h㎡可减少土壤侵蚀124.5t。50至100cm土壤含水率提高13%至15%,有机物含量提高3%左右。
4.桑朴子。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零星分布有特殊的沙地桑资源(桑朴子)。其栽植以灌木丛式养成,对用于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及地界标志有着重要用途。
5.自2016年以來,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桑蚕产业基础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提质增效、做深做精的总体思路,以优势特色蚕桑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项目捆绑、政策配套、技术主抓、网络支持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蚕种财政补贴政策,蚕桑基地建设扎实深入,养蚕大户的养蚕规模基本稳定。使桑蚕养殖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榆林市现有市、县蚕桑技术工作站以及蚕茧收烘、丝绵被、蚕沙枕等多家生产企业,技术服务、生产等体系规范、配套。全市农耕地总面积1606万亩。其中适宜栽桑的大于25°坡耕地有392万亩,沙地面积广阔。目前仍有待治理沙化土地200万多亩。
第三节 桑蚕的养殖技术
小蚕饲育
塑料薄膜覆盖育:用于1~3龄蚕饲育。1~2龄上盖下垫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包折。眠中不盖,蚕饷食后继续覆盖。3龄只盖不垫,薄膜上如凝有雾滴,给桑前擦拭后,再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1~3龄蚕的小蚕期共育。采集桑叶应按照叶位和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1~2龄稚蚕给桑要切叶,切叶通常以蚕体2倍见方为标准。每龄少食期和将熟期适当地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充分饱食。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可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及残桑程度灵活掌握,如果上次给的桑吃尽,下次量可稍增,反之则减少给桑量。小蚕期吃桑只占全龄食桑的5%。
给桑方法:给桑前先匀蚕、整座,使蚕分布均匀。1盒蚕种最大蚕座面积:1龄0.07~1.2㎡,2龄1.6~4㎡,3龄4~10㎡。除沙就是将蚕座上的残桑、蚕的排泄物等除掉。在眠前的一次除沙称为眠除,眠起后第一次除沙为起除,其他时间的除沙叫中除。眼前处理包括适时加眠网、进行眠除,使环境干燥。蚕儿发育不齐时要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勤给良桑,使其赶上大批。起蚕适时饷食,90%~95%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即为饷食适量。饷食叶适熟偏嫩、新鲜。小蚕期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起蚕、将眠各一次。
饲育上蔟
4龄至多龄称为大蚕。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叶须储存在阴凉、保湿、清洁卫生的储桑室内,平摊于地面上。宜早晨采桑,储备一天用量为宜。4、5龄蚕吃片叶或芽叶,每昼夜给桑4~5次。4龄占全龄用桑量的10%,5龄占85%,尤其是5龄第三天后吃桑很猛,要达到良桑饱食。当遇高温干燥天气,桑叶含水率低,往桑叶上喷水后喂蚕,水要清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蚕期要及时扩座和分匾。除沙是大蚕期卫生防病的重要工作,要用网除沙,不要用手抓蚕。小蚕防病一号在收蚁及2、3龄起,大蚕防病一号在4、5龄起及见熟蚕时,各撒药粉1次。如有蚕病发生,每天撒1次。用法:给桑前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10分钟后给桑。生石灰在1龄起蚕消毒。2~4龄起蚕、将眠蚕各消毒1次。5龄起蚕、龄中、将熟蚕各消毒1次。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要求与大、小蚕防病一号使用间隔3小时以上。
蚕室门口每天撒生石灰粉,进出更衣换鞋,病死蚕不能乱丢,要放入石灰罐中集中烧毁。喂蚕、除沙前后要洗手。蚕沙放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发酵,不可直接施入桑园。编织布蚕台育,可在蚕架上放小木条,在木条上铺编织布养蚕。蚕台养蚕除沙时,用卷网除沙效果很好。方法是蚕网卷至蚕台的一半,将底下的蚕沙扫除倒掉,然后放开卷网,再对另一半除沙。条桑育是将伐下的桑条连同叶片一起放到蚕座上喂蚕。可在蚕台上喂养,也可在地面上成畦状喂养(地面先撒2.5%乐果粉防蚂蚁,并撒一层石灰粉)。塑料大棚养蚕,即节省蚕室,也可加大棚室利用率。一般3.3米×10米的大棚,可搭两排各5层的蚕台,每期养2盒蚕种。8米×2.5米的大棚一期可养蚕一盒。
适时上蔟,按照随熟随捉,先熟先上的原则。上蔟密度:折蔟380~400头,方格蔟以孔格80%~85%计算上蔟头数。上蔟可采取人工拾取和自动上蔟相结合的方法。蔟中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以干湿差2.5℃为宜,光线均匀,环境静寂,避免强风直吹,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0.5~1.0米/秒的风速。适时采茧,采茧应在蚕结茧化蛹后,蛹体皮色转为黄色时进行。在上蔟后第6~7天采茧。采茧时先将蔟中的死蚕和烂茧拾去,按照分批上蔟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轻采轻放,避免蛹体损伤出血。采下的茧不可堆积过厚,以2~3粒厚为宜,放置于凉爽、通风、干燥的场地,避免强光暴晒。
蚕只在幼虫期取食。1条蚕的食桑量约为新鲜桑叶21克(干物5.25克),其中85~88%在5龄期食下,消化率约为40%。幼虫阶段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蚕体生长、以及茧丝和蚕卵的生成。桑蚕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蛋白质不但是蚕体各器官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丝腺细胞合成丝物质和卵巢生成蚕卵的基本原料。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脂类中的甾醇是蜕皮激素的前躯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是调节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为酶的辅基。无机盐是细胞成分之一,并对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起调节作用。水分约占蚕体重的85%,是蚕体主要组成成分,对体内物质的溶解、运输以及调节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等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含水率低时渗透压升高,有碍代谢的正常进行;血液含水率过高则渗透压下降,pH降低,也导致蚕体生理障碍。水分来自食料,因而食料水分的含量与蚕体水分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上述营养成分在桑叶中含量均极丰富。除此以外,桑叶中还含有:①诱食因素,如柠檬醛、青叶醇、青叶醛以及里那醇等挥发性萜烯类物质;②咬食因素,如β-谷甾醇、异槲皮苷和桑色素等;③吞咽因素,如纤维素、磷酸盐、硅酸盐、肌醇和维生素C等,能刺激幼虫产生趋食、咬食和吞咽的要求和动作。因此桑叶是最好的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也是按桑叶的化学组分配制而成。
第四节 桑蚕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
1.广阔的发展前景。桑树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具有优良的经济价值。据专家估算。每公顷桑树年吸收C02约49.29吨,折合纯碳13.43吨,年释放氧约为35.85吨。在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79x10-6的条件下。熏气6h,每千克干桑叶可吸收5772.6mg二氧化硫,桑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0ml/m3。通过桑园的立体种植、复合经营、蚕桑的副产品循环利用、旅游观等新型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2.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当前单一的桑蚕业发展己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外蚕丝市场的不断扩大的刺激与影响下。我国国内更要加快蚕桑副产品创新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凭借对桑蚕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研项目和示范基地的建立,使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桑蚕综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桑蚕养殖户经济效益。形成了以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经济开发渠道。例如:栽培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套种、加工纸材,蚕沙用于有机肥料。蚕蛹用于药用和保健安眠用品。桑果用于饮食及保健等资源与经济循环的方式发展。不但改造了低产桑园,还能推广蚕桑机械。也带动职业家庭农场养殖技术人员的定向培育。从多方面、多角度发挥蚕桑业综合效益。
3.陕西桑蚕养殖资源得天独厚。根据陕西自然条件的优势性,因光照充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桑树生长。此外,基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蚕桑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陕西桑蚕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长期实践中。养殖户们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如培育出具有高抗、高产、优质种桑品种和蚕种,为蚕桑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良好的区域发展与政策优势。2015后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出台《桑种生产管理哲行规定》、《蚕桑种质量管理哲行规定》等具有良好区域发展执行力的政策法规,为规范蚕桑业发展,发展独具特色。市场广阔的桑蚕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
5.经过50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当地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基于国家生物措施以种植灌木为主。灌草、灌乔结合,恢复沙地植被,形成生物屏障,遏制沙化的扩展要求,桑树的生长特性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是理想治沙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