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节 桑蚕的概述

桑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 蚕蛾科 蚕蛾属桑蚕种。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物是蚕茧和丝绸,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每一个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及其代谢物都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丝织品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我国桑蚕业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为榆林市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的茧丝产量占世界之首,桑蚕产业已成为当地生产与经济项目之一。基于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和现代一带一路的政策刺激。我国桑蚕产业在欧、亚、非各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促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榆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中,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采用的几种生态蚕业的栽培模式。栽植生态桑园6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传统与现代养殖技术有一定的差异,出现蚕业资源利用单一。生产结构单一,产业功能单一,产品产出单一的现象,导致蚕桑综合效益未充分发挥,本文着重对传统蚕业的创新,以提高蚕桑产业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蚕业为主要目的。

1.陕西省桑养蚕历史有2000多年之久。如今已担纲撑起蚕桑产业发展大梁。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提出。桑蚕业地区抓住机遇。发挥桑蚕产业的优势。推进了桑蚕产业的快速崛起。

2.梯田埂桑。从70年代发展到现在,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进行粮、桑间作的梯田埂桑栽培类型,中干养型,根深叶茂。在保护梯田。拦蓄降雨。减少冲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桑草间作桑。在2000年左右。榆林市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栽植方法,进行间作坡地生态桑。对治理水土流失、增墒、集雨、保湿、聚肥起到良好作用。达到防汛抗旱减灾目的。据资料显示,每h㎡可减少土壤侵蚀124.5t。50至100cm土壤含水率提高13%至15%,有机物含量提高3%左右。

4.桑朴子。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零星分布有特殊的沙地桑资源(桑朴子)。其栽植以灌木丛式养成,对用于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及地界标志有着重要用途。

5.自2016年以來,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桑蚕产业基础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提质增效、做深做精的总体思路,以优势特色蚕桑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项目捆绑、政策配套、技术主抓、网络支持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蚕种财政补贴政策,蚕桑基地建设扎实深入,养蚕大户的养蚕规模基本稳定。使桑蚕养殖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榆林市现有市、县蚕桑技术工作站以及蚕茧收烘、丝绵被、蚕沙枕等多家生产企业,技术服务、生产等体系规范、配套。全市农耕地总面积1606万亩。其中适宜栽桑的大于25°坡耕地有392万亩,沙地面积广阔。目前仍有待治理沙化土地200万多亩。

第三节 桑蚕的养殖技术

小蚕饲育

塑料薄膜覆盖育:用于1~3龄蚕饲育。1~2龄上盖下垫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包折。眠中不盖,蚕饷食后继续覆盖。3龄只盖不垫,薄膜上如凝有雾滴,给桑前擦拭后,再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1~3龄蚕的小蚕期共育。采集桑叶应按照叶位和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1~2龄稚蚕给桑要切叶,切叶通常以蚕体2倍见方为标准。每龄少食期和将熟期适当地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充分饱食。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可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及残桑程度灵活掌握,如果上次给的桑吃尽,下次量可稍增,反之则减少给桑量。小蚕期吃桑只占全龄食桑的5%。

给桑方法:给桑前先匀蚕、整座,使蚕分布均匀。1盒蚕种最大蚕座面积:1龄0.07~1.2㎡,2龄1.6~4㎡,3龄4~10㎡。除沙就是将蚕座上的残桑、蚕的排泄物等除掉。在眠前的一次除沙称为眠除,眠起后第一次除沙为起除,其他时间的除沙叫中除。眼前处理包括适时加眠网、进行眠除,使环境干燥。蚕儿发育不齐时要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勤给良桑,使其赶上大批。起蚕适时饷食,90%~95%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即为饷食适量。饷食叶适熟偏嫩、新鲜。小蚕期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起蚕、将眠各一次。

饲育上蔟

4龄至多龄称为大蚕。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叶须储存在阴凉、保湿、清洁卫生的储桑室内,平摊于地面上。宜早晨采桑,储备一天用量为宜。4、5龄蚕吃片叶或芽叶,每昼夜给桑4~5次。4龄占全龄用桑量的10%,5龄占85%,尤其是5龄第三天后吃桑很猛,要达到良桑饱食。当遇高温干燥天气,桑叶含水率低,往桑叶上喷水后喂蚕,水要清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蚕期要及时扩座和分匾。除沙是大蚕期卫生防病的重要工作,要用网除沙,不要用手抓蚕。小蚕防病一号在收蚁及2、3龄起,大蚕防病一号在4、5龄起及见熟蚕时,各撒药粉1次。如有蚕病发生,每天撒1次。用法:给桑前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10分钟后给桑。生石灰在1龄起蚕消毒。2~4龄起蚕、将眠蚕各消毒1次。5龄起蚕、龄中、将熟蚕各消毒1次。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要求与大、小蚕防病一号使用间隔3小时以上。

蚕室门口每天撒生石灰粉,进出更衣换鞋,病死蚕不能乱丢,要放入石灰罐中集中烧毁。喂蚕、除沙前后要洗手。蚕沙放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发酵,不可直接施入桑园。编织布蚕台育,可在蚕架上放小木条,在木条上铺编织布养蚕。蚕台养蚕除沙时,用卷网除沙效果很好。方法是蚕网卷至蚕台的一半,将底下的蚕沙扫除倒掉,然后放开卷网,再对另一半除沙。条桑育是将伐下的桑条连同叶片一起放到蚕座上喂蚕。可在蚕台上喂养,也可在地面上成畦状喂养(地面先撒2.5%乐果粉防蚂蚁,并撒一层石灰粉)。塑料大棚养蚕,即节省蚕室,也可加大棚室利用率。一般3.3米×10米的大棚,可搭两排各5层的蚕台,每期养2盒蚕种。8米×2.5米的大棚一期可养蚕一盒。

适时上蔟,按照随熟随捉,先熟先上的原则。上蔟密度:折蔟380~400头,方格蔟以孔格80%~85%计算上蔟头数。上蔟可采取人工拾取和自动上蔟相结合的方法。蔟中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以干湿差2.5℃为宜,光线均匀,环境静寂,避免强风直吹,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0.5~1.0米/秒的风速。适时采茧,采茧应在蚕结茧化蛹后,蛹体皮色转为黄色时进行。在上蔟后第6~7天采茧。采茧时先将蔟中的死蚕和烂茧拾去,按照分批上蔟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轻采轻放,避免蛹体损伤出血。采下的茧不可堆积过厚,以2~3粒厚为宜,放置于凉爽、通风、干燥的场地,避免强光暴晒。

蚕只在幼虫期取食。1条蚕的食桑量约为新鲜桑叶21克(干物5.25克),其中85~88%在5龄期食下,消化率约为40%。幼虫阶段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蚕体生长、以及茧丝和蚕卵的生成。桑蚕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蛋白质不但是蚕体各器官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丝腺细胞合成丝物质和卵巢生成蚕卵的基本原料。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脂类中的甾醇是蜕皮激素的前躯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是调节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为酶的辅基。无机盐是细胞成分之一,并对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起调节作用。水分约占蚕体重的85%,是蚕体主要组成成分,对体内物质的溶解、运输以及调节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等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含水率低时渗透压升高,有碍代谢的正常进行;血液含水率过高则渗透压下降,pH降低,也导致蚕体生理障碍。水分来自食料,因而食料水分的含量与蚕体水分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上述营养成分在桑叶中含量均极丰富。除此以外,桑叶中还含有:①诱食因素,如柠檬醛、青叶醇、青叶醛以及里那醇等挥发性萜烯类物质;②咬食因素,如β-谷甾醇、异槲皮苷和桑色素等;③吞咽因素,如纤维素、磷酸盐、硅酸盐、肌醇和维生素C等,能刺激幼虫产生趋食、咬食和吞咽的要求和动作。因此桑叶是最好的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也是按桑叶的化学组分配制而成。

第四节 桑蚕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

1.广阔的发展前景。桑树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具有优良的经济价值。据专家估算。每公顷桑树年吸收C02约49.29吨,折合纯碳13.43吨,年释放氧约为35.85吨。在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79x10-6的条件下。熏气6h,每千克干桑叶可吸收5772.6mg二氧化硫,桑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0ml/m3。通过桑园的立体种植、复合经营、蚕桑的副产品循环利用、旅游观等新型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2.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当前单一的桑蚕业发展己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外蚕丝市场的不断扩大的刺激与影响下。我国国内更要加快蚕桑副产品创新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凭借对桑蚕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研项目和示范基地的建立,使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桑蚕综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桑蚕养殖户经济效益。形成了以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经济开发渠道。例如:栽培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套种、加工纸材,蚕沙用于有机肥料。蚕蛹用于药用和保健安眠用品。桑果用于饮食及保健等资源与经济循环的方式发展。不但改造了低产桑园,还能推广蚕桑机械。也带动职业家庭农场养殖技术人员的定向培育。从多方面、多角度发挥蚕桑业综合效益。

3.陕西桑蚕养殖资源得天独厚。根据陕西自然条件的优势性,因光照充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桑树生长。此外,基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蚕桑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陕西桑蚕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长期实践中。养殖户们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如培育出具有高抗、高产、优质种桑品种和蚕种,为蚕桑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良好的区域发展与政策优势。2015后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出台《桑种生产管理哲行规定》、《蚕桑种质量管理哲行规定》等具有良好区域发展执行力的政策法规,为规范蚕桑业发展,发展独具特色。市场广阔的桑蚕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

5.经过50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当地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基于国家生物措施以种植灌木为主。灌草、灌乔结合,恢复沙地植被,形成生物屏障,遏制沙化的扩展要求,桑树的生长特性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是理想治沙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