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毛皮定义
毛皮,指带毛的动物皮经鞣制、染整所得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又称裘皮。毛皮由毛被和皮板两部分构成(见生皮),其价值主要由毛被决定。毛皮的皮板柔韧,毛被松散、光亮、美观、保暖,经久耐用,用于制作服装、披肩、帽子、衣领、手套、靠垫、挂毯和玩具等制品。(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二节 毛皮加工
鞣制
带毛生皮转变成毛皮的过程。鞣制前通常需要浸水、洗涤、去肉、软化、浸酸,使生皮充水、回软,除去油膜和污物,分散皮内胶原纤维(见制革)。绵羊皮通常采用醛-铝鞣,细毛羊皮、狗皮、家兔皮采用铬-铝鞣,水貂皮、蓝狐皮、黄鼠狼皮一般采用铝-油鞣。为使毛皮柔软、洁净,鞣后需水洗、加油、干燥、回潮、拉软、铲软、脱脂和整修。鞣制后,毛皮应软、轻、薄,耐热、抗水、无油腻感,毛被松散、光亮,无异味。
染整
对毛皮进行整饰,包括染色、退色、增白、剪绒和毛革加工等。
①染色:毛皮在染液中改色或着色的过程。旱獭皮可仿染标准水貂色,水貂皮可增色成黑灰色调。毛皮染色通常使用氧化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和直接染料等。染色方法有浸染、刷染、喷染、防染等,可使毛被产生平面色、立体色(如一毛三色)和渐变色的效果。毛皮染色后,颜色鲜艳、均匀、坚牢,毛被松散、光亮,皮板强度高,无油腻感。
②退色:在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下,使深色的毛被颜色变浅或退白。黑狗皮、黑兔皮退色后,可变成黄色。
③增白:白兔皮或滩羊皮使用荧光增白剂处理,可消除黄色,增加白度。
④剪绒:染色前或染色后,对毛被进行化学处理(涂刷甲酸、酒精、甲醛和水等)和机械加工(拉伸、剪毛、熨烫),使弯曲的毛被伸直、固定并剪平。细毛羊皮、麝鼠皮等均可剪绒。剪绒后要求毛被平齐、松散、有光泽,皮板柔软,不裂面。
⑤毛革加工:毛革是毛被和皮板两面均进行加工的毛皮。根据皮板的不同,有绒面毛革和光面毛革之分。毛皮肉面磨绒、染色,可制成绒面毛革。肉面磨平再喷以涂饰剂,经干燥、熨压,即制成光面毛革。对毛革的质量要求是毛被松散,有光泽;由于毛革服装不需吊面直接穿用,因此要求皮板软、轻、薄,颜色均匀,涂层滑爽,热不粘,冷不脆,耐老化,耐有机溶剂。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年产毛革约8000~9000万张,产品质量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毛皮发展现状
我国毛皮动物业虽然取得了瞩目成绩,但走过的仍是一条粗放落后的发展之路,目前养殖主体仍然是小规模庭院式农户养殖,基础设施简陋,饲养管理粗放,恶性重大疾病常有发生,且整个
行业对国外良种依存度极高,“重复引种”、“改而不良”等问题凸出。农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皮张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普遍尺码小、毛绒品质差、产品质量不高,售价仅是国外同类产品的40%~70%,国内加工企业服装生产仍以贴牌为主,加工高档裘皮服装所用原皮70%以上选用的仍是丹麦、美国生产的貂皮,国内毛皮产业整体面临着经营管理无序、生产方式落后、
同时,毛皮产业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外部形势,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动物福利不断施压、贸易壁垒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红利优势逐步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毛皮进口关税的下调,国内养殖企业逐步融入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将更多地迎接国外优质皮张的冲击,产业环境日趋严峻、复杂,传统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内忧外患”的
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诉求。
毛皮
行业“十二五”期间全
行业销售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毛皮服装产量从2011年的304万件发展到2014年的546.89万件,增长79.9%;企业上规模数从399家增长到547家,增长37.1%;生毛皮进口额度从2011年的4.78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9.39亿美元,增长幅度9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5年间我们整个产业服装产量扩大了近80%,销售额也增长了50%。
2011年以来,貂皮价格一度在高位运行,超出了
行业预期,高额的利润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如房地产、钢铁、金融企业纷纷涌入毛皮动物养殖业,新的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的养殖户也不断扩栏扩群。据调研,2012年留种率比2011年增加了20%以上,而2013年又比2012年增30%以上,产业发展过快使得皮张数量倍增,整个
行业从养殖、生产、加工,到下游的渠道,都逐步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的现象。2013年开始,俄罗斯作为我国毛皮原料皮和制成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受经济下滑造成皮草消费大幅下跌、皮张需求不振,供需失衡在2013年冬季终于爆发,到2014年皮草已经跌声一片,整个产业进入“寒冷的冬季”,皮草价格大幅下降。皮毛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低迷等成为困扰今年皮草
行业的难题。
相对于欧洲市场的危机重重和毛皮出口严峻形势,近年内销市场异军突起,焕发着新的生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制造的皮草从以出口为主变成了以内销为主。据国际裘皮协会(IFTF)数据显示,2012年度全球毛皮零售总额为156亿美元,10年来毛皮
行业整体销售额增长了44%,亚洲地区的销售增长了3倍多,成为新兴主力市场。其中我国消费
市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过去10年间,国内皮草服饰的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2.4%,这组庞大的数据毋庸置疑地肯定了中国皮草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尤其是2014年以来,由于库存大量积压,商家采取各种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采购热情大增,表明了中国毛皮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广阔空间。
但也要看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皮草消费国,国内毛皮服装生产优质原料皮却大多依赖于国外进口,原因是我国生产的皮张毛绒品质差、初级加工不规范等。国产毛皮所加工成的成衣,主要外销到俄罗斯及中欧国家,特点是价格较低,重在保暖。而在国内裘皮大衣作为高档消费品,群众普遍对其要求较高,制衣厂家只好舍弃国内皮张,千里迢迢去进口国外优质毛皮,这种产品结构的失衡,使得我们自己的皮张积压在仓库,却将自己的巨大市场蛋糕,拱手送于他人,在业内毛皮会议上,国内加工厂商曾就此积极呼吁国内养殖户提高皮张质量,真正支撑起国内毛皮产业从养殖到加工的联动发展。
第四节 毛皮产业发展对策
1.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主要有三种方式:庭院式、场区式、统一
规划小区式。这三种方式之比分别为:庭院式46%,场区式32%,统一
规划小区式12%。庭院式养殖方式规模小且分散,在饲养技术、卫生防疫、皮张成品率、信息传输等方面均劣于场区式和小区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人兽混居在住宅区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应加以妥善引导,尽快向统一
规划小区式养殖和向场区式养殖方式上转变。
2.提升对毛皮动物产业的科技贡献率
我国是毛皮动物养殖大国,但绝不是强国。与国外比较,其差距主要表现形式为养殖数量多、皮张质量差、标准化率低、价格差距大。究其原因有养殖管理方式的问题,但根本还是科技对毛皮养殖支撑力度不够,科技贡献率低。国家对毛皮动物养殖科研立项,经费支持没有长效机制,国家实验室、
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等尚属空白。所以品种改良选育、饲养技术、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硝染加工、服装设计等
研究水平滞后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应该重新
规划我国适宜发展优质毛皮动物饲养区域。
3.完善市场体系,规范产品贸易
在毛皮动物养殖上,先进国家毛皮产业的贸易主要以拍卖形式进行,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公平竞价;国内毛皮交易是一种自由交易方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规范的价格体系,没有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贸易方式,尽快组建国内的裘皮拍卖行,规范产品的交易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等将是近期应予关注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