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蜂箱的制造与行业前景分析立项报告

   第一节 蜂箱的概念
 
   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1857年美国人郎氏发明了活框蜂箱与随后发明的巢础机和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发明,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上世纪初活框蜂箱和意大利蜜蜂一起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以向养蜂户购买别人使用过的蜂箱,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立项报告)

 
   第二节 蜂箱的设计依据
 
   蜂路与巢框是设计活框蜂箱的重要依据。有了正确的蜂路,配以合理的巢框数量就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型式的蜂箱。
 
   (1)蜂路 蜂路是指蜂箱中供蜜蜂通行、空气流通的空间。在蜂箱中也就是巢框与巢框、巢框与蜂箱其他部位之间的间隙。蜂路应根据不同蜜蜂品种的习性要求,并通过对蜜蜂天然蜂巢的测量制定。现代通用西方蜜蜂的标准蜂箱,蜂路由框间蜂路、前后蜂路、上蜂路和下蜂路组成。框间蜂路是指两个巢脾之间的蜂路,一般为8毫米;前后蜂路是指巢框两侧条与前后内箱壁之间的蜂路,一般为8毫米;蜂箱的副盖与巢框的上梁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上蜂路,宽度为6毫米;巢框下梁与箱底板之间的蜂路为下蜂路,此处为蜜蜂出入和空气交换的重要通道,通用的为25毫米。由于中华蜜蜂的个体略小于西方蜜蜂,所以中华蜜蜂的蜂路稍低于西方蜜蜂。
 
   (2)巢框 巢框是蜂箱的重要部件,由上梁、下梁和侧条组成,用于支撑、固定和保护巢脾。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对蜂箱的设计起决定性的作用。西方蜜蜂标准巢框上梁宽度为27毫米、厚度20毫米;框耳的厚度一般为10毫米。巢框分方形框、高窄框和低宽框三种,目前最主要使用的是低宽框,一般宽、高比例为1:0.5~0.6,这样能使箱内的蜜蜂结团保温,有利于蜂群的管理。另外巢框的数量是蜂箱宽度设计的主要依据,巢框的数量必须满足蜂群栖息的需要。
 
   第三节 蜂箱的制造
 
   蜂箱是供蜜蜂生活、繁殖、栖息的场所和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的基本用具,因此,蜂箱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合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和便利于现代科学养蜂技术的实施这两个基本要求。
 
   1、合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蜂群常年置于户外饲养,蜂箱作为蜂巢的“外壳”,应能减轻风、雨和严寒酷热等气候因子对蜂巢的影响,使蜜蜂能够舒适、安全地在箱内生活和繁殖。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蜂箱时,要做到合乎蜜蜂生物学特性,主要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蜂箱的大小应适当 蜂箱的大小应当根据所饲养的蜂种在当地气候和蜜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群势来设计,使得蜂群在繁殖、贮存食料和栖息都有较宽裕的空间,不受人为或天然因素的限制。
 
   同时,蜜蜂育儿、造脾和酿造蜂蜜等都需要一定的温湿度,蜜蜂通过蜂团集结或散开、扇风和采水降温等活动来维持所需的温湿度,但的这种调节温湿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箱体的大小还要使蜜蜂有足够的能力来调节箱内的温湿度。
 
   蜂箱过小,不但会使蜜蜂的栖息和繁殖、食料的贮备受限,蜂群的发展受阻,而且箱内易出现拥挤现象,促使蜂群提早发生分蜂热乃至分蜂,影响养蜂生产。但如果箱体过大,不但会因蜂群调节温湿度的能力有限,不能够有效地维持箱内一定的温湿度,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而且多余的空间还能给蜜蜂敌害寄生的机会,增加了蜂群防卫蜂巢的负担。此外,过大的箱体还会导致热量的散失和潮湿的产生。
 
   3、蜂箱应能隔热和御雨 蜜蜂的活动要求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
 
   影响蜂巢温度的气候因子有风、雨、严寒和酷热等。一滴冰冷的水落在蜂团上,会破坏蜂团的整体结构,影响蜂团内部的温度;同样地,风的侵入会使蜂团内部的温度骤然下降;严寒和酷热都会引起蜜蜂为维持蜂巢所需温度而做出反应,这样蜜蜂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和大量的食料。
 
   所以,蜂箱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都应围绕减轻这些气候因子对蜂巢的影响,尽量减少蜜蜂不必要的体力和食料的消耗等。如蜂箱的箱盖要严密得水滴不能侵入,要能反射强烈的阳光;箱盖与副盖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使热天隔绝外来的高温,而在寒冬装填保温物阻止巢内热量向外传导;箱壁和箱底也要严密得雨水不能渗入箱内,其厚度也要考虑到隔热;整个箱体要严密得冷风无法侵入;巢门要能随意调节,其大小应适于箱内通风,并小至蜜蜂能控制巢内温度。
 
   4、箱内应保持黑暗,但要兼顾通风 在黑暗的环境中营巢是蜜蜂的一个生物学习性,但蜜蜂的新陈代谢、调节温度和排湿等活动也需要箱内外空气的交流。所以,在设计蜂箱时既要考虑箱体内部避光,又要注意箱内通风。

 
   第四节 养蜂行业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养蜂面貌仍落后于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养蜂是野外流动作业,机械装备程序差,基本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其二是运输蜂群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偏远地区的蜜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加之蜜源资源受制于自然因素,流蜜量难以预测,致使养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其三是产销分割,养蜂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蜂产品流通受限,加上蜂产品价格不尽合理,比较效益偏低,资金积累较慢,在经济发展地区不少蜂农已转向二、三产业,从而影响到养蜂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同国外养蜂业相比,我国养蜂业有很大优势,因为养蜂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分布广、潜力大,“精耕细作”生产能力强,但又存在差距,主要是机械程度低,生产手段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单位蜜源面积容蜂量少。每个养蜂劳力负担的蜂群,国外较高水平是百群至几百群,我国平均仅30多群。单位农地面积(每平方公里)容蜂量,世界先进水平是3~4群,我国只有0.7群。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作为现代化农业有机组成部分,养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养蜂、科学化养蜂,从根本上改变养蜂生产落后面貌,逐渐缩小我国养蜂业和国内农业、国外养蜂业的差距。这不仅是养蜂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养蜂高产、优质、高效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养蜂的标志是根据养蜂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用先进的工业机械配套装备养蜂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密集型武装养蜂业,实现科学养蜂;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管理养蜂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养蜂,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实行农、林、草、蜂相结合,综合发展,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提高养蜂商品经济水平,推进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进行蜜源植物区划及蜜源预测预报,准确地、充分地、适时地利用蜜源,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各种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满足出口和国内的消费需要,增加蜂农的经济收入。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