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无碳复写纸的简介
无碳复写纸是一种新颖的复写纸,其特点是,在复写纸的上层写字,不用垫涂了油墨的复写层也能复写。(可研报告)
第二节 无碳复写纸的市场需求
无碳复写纸多应用于单据上。现有发票、合同、条约等有法律效应的正规单据已全部用上了无碳复写纸。传统的单据只是普通的纸张,所以必须要在单据下面加上一张复写层。而无碳复写纸,则是用特殊的纸张装订的。
就以三联的无碳复写纸收据来说,可以分为上纸、中纸、下纸。上纸又称背涂纸(代号CB,即Coated Back),纸的背面涂有含力敏色素油的微胶囊;中纸又称正反双涂纸(代号CFB,即Coated Front and Back),纸的正面涂有显色剂,背面涂有含力敏色素油的微胶囊;下纸又称面涂纸(代号CF,即Coated Front),纸面只涂有显色剂。自显色纸(代号SC,即Self-Contained)是在纸的背面涂含力敏色素油的微胶囊层,正面涂显色剂和含力敏色素油的微胶囊。
上纸和下纸是不具备复写效果的,只有中纸才具有复写效果。在使用由无碳纸印制出来的单据时,一般都配有一小块纸板隔在联单上,以免书写用力过大而造成垫在下面的其他联单被复写到。
无碳纸大致有4种颜色之分;白/红/蓝/绿等四种颜色,起到区分联单的作用。
第三节 浸渍纸的特点及原理
复写时免垫 “复写纸”,直接书写方便省时,复写联数2-6页,电动打印2-10页,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副本字迹清晰、鲜明,不褪色,能防止涂改、仿造。
不污染手指,衣物和其他文具纸张,保持清洁干净。
具有各种颜色、易于识别处理。
纸质优良,表面平滑顺畅,比28克彩打纸结实,不易损坏,印刷色彩艳丽。
不含有害原料及异味,安全可靠,显色后图文可保存15年以上。
原理
在无碳复写纸中有两种涂层:含有显色剂的CF层和含有发色剂的CB层。发色剂是一种特殊的无色染料,已溶解于不挥发的载体油中,被3~7μm的微胶囊包封起来。用力书写和打印的冲击压力可将微胶囊压破,使无色染料溶液流出与显色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呈现有色图文,从而达到复写的目的。无碳复写纸按定量分有45g/m2CB纸、47g/m2CF纸和52g/m2CFB纸等;按纸的颜色分有红、黄、绿、蓝、白五种;按显现的色迹分有蓝、黄、橙、黑、红等颜色。
第四节 无碳复写纸的发展现状
无碳复写纸取代拓蓝纸复写,有他先进的一面,最早发明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来引入中国,现在我国的无碳复写纸除大部分国内自足外,还出口出口欧洲等很多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无碳复写生产大国。
缘于使用方便,使用量庞大,当时又属于新产品,利益驱动,众企业纷纷上马,很快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这种状况在2005年前后,最为明显,厂家利益驱使,竞争的加剧,造成利润的摊薄。
行业外的人看来,无碳复写纸很神奇。其实其生产工艺并不复杂,设备技术含量也不高。用工技艺含量也不高,中学文化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简单说来就是把纸张涂上颜色和药水(微胶囊),业内工艺叫涂布,颜色是为方便区分每一联,比如三联三个颜色,白兰粉,显色是靠化学药水,相邻的纸张叠加在一起,在笔头压力下显出字来。微胶囊的专利持有人在河南省,因而以河南为中心出现了大量无碳复写造纸企业。
在无碳复写纸上市初期,产品品质优良,备受用户青睐和好评。但随着厂家的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一些企业为了生存,推出了一些中低档的产品,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无碳复写纸的生产成本包括纸张成本,人工人工等生产环节成本,还有微胶囊成本等。纸张的优劣呈现在产品外观上就是纸张的拉力,光滑度,白度各有千秋。高质量的无碳复写纸木浆含量高,拉力大,表面光洁。现在市场上的纸张差别特别大。微胶囊的作用表现更为重要,无碳复写纸的最大作用是复写功能,显色清晰,显色迅速快慢等。但是,利益的诱惑,微胶囊也分伯仲,因此出现复写不清,显现变慢,甚至不显色或显色很轻等情况。
鉴于以上现状,无碳复写纸厂家本身不能很好的把握所推品牌的稳定性,身不由己,往往是新品上市不久就又被冲击,随后又要打新品牌,因而很难有高品质的质量稳定的产品品牌立足。国内市场上即使是非常知名的无碳复写纸品牌也时常处于有牌有名无货的尴尬状态,笔者出于生产需要,经常打电话咨询,有某某品牌的纸张吗,回答往往是,没有库存,需要预定,试想从外地工厂把纸张运到本地,再印刷交货,对于客户来讲,时间就来不及了。之所以没有库存,是因为其销量小而不稳定,不好设计产品的销售流量,只能是定一些,卖一些;撤销品牌,又不情愿,毕竟是知名品牌,还有一些用户在用,因而很纠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是归结于市场竞争。无碳复写纸的品牌是一种行业内部品牌,行内人知道某某品牌质量,供货,价格等详细情况,对于用户来讲,他关心的只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只要你有他满意的质量和价格的产品,他就会接受。这让一些无碳复写纸厂家有了可乘之机,猛烈公关印刷厂,他们拿出的产品是仿照某品牌产品,推出一些品质接近的产品(注,只是接近,其实还是有差异的,准确讲,应该叫,次之),而且价格低于这种产品;如此往复循环数年,呈现现在的市场产品格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