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套胶的概念
套胶就是把海绵和胶皮粘好一起出售的产品。在乒乓球竞技运动中,融速度与旋转为一体的快攻与弧圈进攻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这是因为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不仅可以获得近台快攻所需的节奏速度,同样在大力击球时可以获得较快的飞行速度,并且由于反胶摩擦系数高,容易在攻球时带有强烈上旋,球落台时由于强烈上旋的作用还会有时显的快速前冲。所以无论在台上,近台或是离台的进攻,使用反胶海绵球拍都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更多的制胜因素。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了反胶海绵球拍。(可研报告)
第二节 套胶特点
一、正贴海绵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会较多使用此类球拍,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二、反贴海绵胶:由於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三、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第三节 海绵胶皮
进口名牌产品固然精美,然而国产的反胶中也不乏有许多物美价廉的精品。通常日本产的反胶表面涩,出球速度较快,适合快速弧圈球的进攻与对拉球;国产反胶表面粘,有利制造旋转,更加适合拉出有时间差的强烈旋转弧圈球。选择反胶时首先应看它是否经过国际乒联的批准,有无ITTF的标志;其次应观察胶面的粘度和是否有杂质。
国产海绵的质量稳定性与进口名牌产品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许多厂家正在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这种差距正日趋缩短。在选择海绵时除了选择厚度与硬度之外,首先应观察其发泡是否均匀,厚度是否一致,表面是否平整;然后把海绵放在硬的平面上用手指按压,好的海绵应感觉按下去柔和并有顶手的弹力;把海绵放在手上感觉它的得量和活性,然后攥成一团再突然放开,观察海绵展开的速度和展开后涨绵表面的皱痕,弹生好的海绵应该比重较轻,展开速度较快,表面几乎看不到皱痕。
第四节 套胶生产工序
乒乓球套胶的生产需要经历多道工序。以DHS红双喜公司为例,主要工序包括:烘胶、切胶、塑炼、配料等。
烘胶
套胶是单胶皮与海绵的结合体,但从本源来说,胶皮与海绵同出一处——都是以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料。天然橡胶原材料,通常呈大块的固体状,在正式进入生产流程之前,必须先经过“烘料”,其环境温度多在50~60摄氏度之间,烘2~3天。在恒定的高温环境下,分子间距相对拉长。
切胶
经过烘胶后的橡胶,不再像起初那么坚硬,变得柔韧,此时就可直接利用切胶机将其切为数块,胶块的厚度由切胶机决定。切好的胶料,需要存放于洁净、干燥处。
塑炼
胶皮、海绵的弹性和硬度,源于橡胶的可塑性,而可塑性正是来自于塑炼过程。为了提升可塑性,使塑炼后的橡胶整体特性更为均匀,需要将切好的胶料,连续投入清洁的炼胶机内,反复炼之,最后再打成三角包后存放,以保证橡胶塑炼均匀。
在塑炼的过程中,持续供应的冷却水必不可少,因为炼胶机中滚轮的持续摩擦会导致辊筒的升温,致使橡胶受热不够均匀,直接影响塑炼效果,最终导致成品质量下降。
配料
生产套胶的配料,即决定橡胶原料与各种化学辅助剂(如发泡剂、添色剂)的成分配比。不同的配比方案,做出的套胶各具个性,如狂飚、G系列、TNT、C7等具有代表性的套胶在配方上大相径庭。
过滤
某些劣质海绵中常能发现明显的杂质;早期的国产胶皮,往往因为纯度不够而显得颜色暗淡。类似的问题,不应出现在高品质的套胶中,而解决之道,正是过滤——为胶皮海绵进行由表及里的系统除污,令成品色彩更鲜明,质量更稳定。
混炼
橡胶原料到了分岔口——是变成海绵?还是变成胶皮?
开启炼胶机,通入冷却水,调节好辊距,投入过滤后的胶料,薄通几次,以保证随后与配料的混合更细致、均匀。
按照既定次序投入配料,待胶料基本“吃”完配料后,调节辊距,开始翻炼;原料混合基本均匀后,继续调节辊距,翻三角包N次,以使配料与橡胶完全融合;再次调节辊距,令其成卷。
在此过程中,胶料要经过充分的发泡,发泡时要求泡形大小统一、分布均匀,这一步是海绵成形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其性能。
经过细致混炼后,海绵与胶皮的原体方现,橡胶片变成了桔黄、蓝、白、红等颜色的不同结合体。
作为底板与胶皮之间的介质物,海绵的主要功用在于底劲和穿透力,考虑到亚洲选手的力量多相对较弱,DHS特意在专业海绵的生产过程中,安排了两次混炼,其间再穿插一次过滤,尽管这会使海绵的制造变得比胶皮繁琐许多,但大大提高了海绵的提炼效果,使海绵的纯度、均匀度、弹性等物理指标明显改善。
海绵回炼
存放数天后,在恒定的较低温度下,海绵原体开始回炼。胶料经过开炼机薄通、翻三角包后卸料,再进行二次卷炼,关键在于将胶料滚至光滑无缝,且炼至胶内无空气,目的是促使胶体内部密度均匀。回炼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将胶料切成规定重量的若干块,存放于干燥处。
胶皮热炼
经过几小时存放的胶皮原体,经过热炼机均匀开刀翻炼后打卷,以便随后压延成片。
海绵硫化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硫化机,将使胶皮与海绵成型,以确保其硬度、密度的稳定。由于切割为块状的海绵半成品较厚,为了防止硫化不彻底而导致海绵规格的不稳定,DHS海绵往往经过多次硫化。
胶皮硫化
胶皮的底皮较薄,经过一次硫化就完成,但不同的胶皮需有各异的齿模和盖板,前者让齿粒成形,后者印上产品型号。
至此,海绵半成品基本成型,单胶皮的生产更是近于完工。
切割海绵
将块状的海绵半成品经过细致挑选后,按照固定的尺寸规格,用钢皮尺裁去毛边。
胶海绵块
为了满足剖海绵的需要,事先必须将裁好的海绵块较为光滑一面朝下,置于专用夹具进行上胶处理,待胶水完全干燥后,相互胶合,将海绵对海绵彼此叠放,几块作为一组送进压力机。海绵块加压后,还需存放数小时,以保持海绵性能的稳定性,通常夏季的存放时间约为冬季的一半。
剖海绵
将胶合在夹具上的海绵块稳固地夹入海绵剖切机内,持续注入冷却水,开始剖切海绵片,其间需保持刀具的平稳性,并适时对剖后的海绵进行厚度检测。
行业内的国际惯例,多数采用平剖技术来剖切海绵,唯有DHS独创立剖技术,即将海绵垂直悬挂,刀片与海绵平行切割。一般而言,若进行平剖,是先拿一大张厚海绵剖为多层薄片,然后再裁切为小块海绵。而立剖是直接进行小块的裁切,工艺要求相对精细,易于一次成型。立剖技术的运用,也是与DHS海绵的特殊性相对应的——DHS海绵对硬度的要求较高,橡胶本体的作用更显突出,严格来说立剖方式不会破坏海绵中橡胶本体的特性,而平剖时由于海绵内部压力的缘故,剖切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平时见到的DHS运海海绵表面多有独特的波状纹路,就是立剖技术的副产品。
晾海绵
海绵剖好后,穿绳在室内晾干,每片海绵之间须有空隙,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待海绵内的水分完全挥发掉才可进入下一步。通常需要阴晾48小时,否则海绵内的水分会影响海绵硬度和厚度的测量,而且会导致海绵性能的不稳定。
海绵分档
主要是进行厚度和硬度的分档。
海绵厚度:在海绵块上任选N点,用测厚仪测量,按照不同的厚度规格如1.8mm、2.0mm、2.1mm、2.2mm等盖章分类。
海绵硬度:这是DHS区别于其它海绵制造商的又一特点,即采用邵式硬度标准,且40年来一贯如是。这般特立独行的理由,同样源于DHS海绵的特性——硬度高、密度大,采用针式探头(A型)测量,精度更高,常用的球状探头(C型)在这里反而不适用。
胶皮分档
相对于海绵,胶皮的分档比较简单,主要是把两片胶皮的联条剪成单片,再将有杂质、气泡、杂色等瑕疵的胶皮作为废品剔除。最后,将胶皮涂好胶水,待胶水干燥后,与海绵复合,送入机器内加压,成为套胶,对反胶覆上一层基本真空的保护膜,包装完毕,存放一段时间后即可面市。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