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动式继电器的概念
电动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二节 电动式继电器工作原理和特性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第三节 电动式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前瞻产业
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继电器
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
分析报告前瞻》显示,上述
行业对继电器的用量是相当可观的,随着这些
行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继电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2010 年,继电器出口的数量虽然降低了,但出口值却增加了,表明出口继电器的附加值提高了。目前,继电器
行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已有较大提高,在某些领域已在逐步取代进口产品。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第四节 电动式继电器的技术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继电器在工艺技术及装备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具备了基本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出现了单机自动化,数控技术的应用以及不少新的工艺项目。如车床实现计算机群控(运算速度6.9万/秒、字长21位,指令60条,内存贮量1.6K、存取周期4毫秒),采用半自动及自动数控绕线机(转速3000—6000~/分,圈数0—9999,线径0.03—0.1毫米/;真空焙烘及充氮红外线封工艺孔(充入氮气纯度为99.99%,含水量可控制在10ppm以下)工艺的应用;氦质谱半自动检漏装置的研制和应用;超净装配试验线(可达100级)的使用;寿命老化台、低电平试验台、继电器参数综合测试仪(平均[5秒测一只)、舌簧管半自动综测仪、舌簧管自动分选仪等一些较先进的监测设备的研制与使用等。还有许多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新工艺还在
研究试验之中,如等离子焊、激光焊、氩弧焊等。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产品可靠性方面将会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近几年来,在磁路计算、抗振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技术等理论
研究和试验方面以及在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现行产品的可靠性摸底、有可靠性要求产品的生产,Ag-Mg-Ni、Ag-Au-Cu、AgAuNi—CuNi等触点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但是,我们和国外继电器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还没有一个有可靠性指标产品投入生产,和我国电子工业及四个现代化的发展很不适应。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艰苦奋斗,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可以进入世界继电器生产的先进行列。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