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特点与市场展望可研报告
第一节 三唑类杀菌剂的概念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可研报告)
第二节 三唑类杀菌剂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唑类农药已成为我国仿制农药的一个重点课题之一。三唑类农药有多个品种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2年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江苏省建湖县农药厂和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粉锈宁(通用名三唑酮)的开发,从此以三唑酮为首的三唑类农药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进入农药市场,三唑类农药以卓越药效展示了其发展前景,其后剑牌公司又和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相继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多效唑;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烯唑醇。一个企业连续承担三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展示了剑牌公司在国内三唑类农药中的领先地位。2000年后剑牌公司先后开发了联苯三唑醇、氟环唑、戊唑醇、环唑醇、丙环唑等产品,剑牌公司继续在三唑类农药的开发
研究和生产上
行业中领跑。
第三节 三唑类杀菌剂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目前在国内被开发和推广 使用的品种近20个,从市场看,仍以国产三 唑酮的生产吨位最大,使用面最广,以三唑酮 为主的复配混剂也多。这些品种共有的特点 如下。
(1)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 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 活性。能有效防治的病害达数十种,其中包括 一些大的病害。
(2)高效由于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 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麦类 拌种用药量(有效成分)从每100千克种子用 药100克降到30克,叶面喷施用药量减少到 6~10克。从而用药成本、药剂残留等问题均 有所下降。
(3)持效期长一般是叶面喷雾的持效期 为15~20天,种子处理为80天左右,土壤处 理可达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 量的增加而延长。
(4) 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一般施 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 的生长。作物叶片局部吸收三唑酮后能传送到 叶片的其他部位,但不能传至另一叶片,因而 茎叶喷雾时仍应均匀周到。作物根%收三唑酮 能力强,并能向上输导至地上部分/因而可用 种子处理方式施药。
(5) 多种防病作用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 用,较好的治疗作用,还有熏蒸和铲除作用。 因此,可在作物多个生长期使用,可拌种,叶 面喷施,也可制成种衣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 在作物体内抑制病菌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从 而抑制或干扰病菌的附着胞和吸器的正常发 育,使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受阻。
第四节 三唑类杀菌剂的市场展望
三唑类杀菌剂广泛的防治谱使其成为谷物杀菌剂市场的支柱,同时,其在果蔬等特种市场的使用也在增加。
欧洲的谷物市场已基本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小麦价格和冬季的长短,因为春季喷雾会影响病害压力。虽然2016年谷物价格有望提升,但2015年的谷物价格一直处于弱势。自2003/04年以来,三唑类杀菌剂市场持续受益于巴西大豆锈病的暴发,不过,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杀菌剂复配产品的抗性目前也是一个问题。最近,三唑类杀菌剂在美国玉米上的销售额增加,不过,玉米价格较低,也打压了市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也增加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因为壳针孢菌(Septoria spp)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已产生了抗性,推出复配产品有助于解决抗性问题。最近,三唑类杀菌剂还与SDHI类杀菌剂复配。
三唑类杀菌剂没有新开发的产品上市。虽然其在发展中市场仍有增长的空间,但是随着与丙硫菌唑和SDHI类杀菌剂的复配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将会影响三唑类杀菌剂进一步增长。目前,环菌唑(cypro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叶菌唑(metcon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和丙环唑(propiconazole)等都被列入欧盟替代产品名录,这或将成为三唑类杀菌剂未来增长的一大障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