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菌素作用机理及应用范围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节 武夷菌素的定义
武夷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生物农药,产生菌系1979年从福建省武夷山区采土分离出来的一株链霉菌。(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二节 武夷菌素作用机理
武夷菌素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体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萌发和影响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并改变单纯杀菌这一健康操控的狭隘观念;武夷菌素能调整作物健康、合理的株型,合理的根/冠比,适当的叶面系数,适合的坐果量,对于群体还调整合理均匀的群体数量,在群体中长势特别强的和特别弱的植株比较少,使整个植物群体正态分布趋于平均数。武夷菌素能对植物进行抗性诱导,诱导作物产品杀灭、驱避病原物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维持正常情况下(或者低病原压力下的)的植物健康,他们的多少取决于植物有机物积累即能量状况。在病原物侵染的情况下,植物可以感受病原信号,并传递这些信号,启动相应的防卫机制,这一启动过程包括自由基爆发、激素水平的改变、防御蛋白和保护酶转录和表达的增强、次生物质的合成、屏障物质和杀灭、驱除病虫害物质的大量合成,达到健康操控的目的。故武夷菌素被称为植物健康操控新思路的产品。
第三节 武夷菌素的特点
一、武夷菌素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成功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其产生菌为采自福建武夷山区的一株链霉菌——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为水溶性两性物质,广谱
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武夷菌素A为具有胞苷骨架的核苷类抗生素。毒性试验表明,武夷菌素急性、亚急性属相对无毒,无明显蓄积毒性,无致畸、致突变效应,对大白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5g/kg,故安全可靠。武夷菌素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及萌发,能直接破坏病原菌的细胞组织,并有调整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免疫力的功能,为无公害生物农药。有关武夷菌素的
研究曾先后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0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编号2000G41B326001),本成果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产品,已申请专利。武夷菌素及生产工艺、检测方法、作用机制、田间药效等经1990年及2004年两次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验收和成果鉴定。
第四节 武夷菌素应用范围
武夷菌素对蔬菜、果树、粮食和经济作物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叶霉病、流胶病、黑星病、病毒病、疮痂病均有很高的防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 、蔬菜病害
武夷菌素对各种作物白粉病特别是黄瓜白粉病防效可达90%以上,北京市农科院质保所试验结果是:武夷菌素防效94.43-98.81%:乙醚酚为94.61-98.81%;京2B为93.10%:硫磺胺悬剂为91.62%:滴涕为85.09%;75%百菌清为30.62-29.82。大面积示范:武夷菌素防效达90%,增产20%以上。对草莓的白粉病防效大95%以上。
2、 果树病害
根据中国农科院柑桔所提供的资料,武夷菌素对柑桔流胶病、疮痂病、溃疡病防效可达90-100%,同时对柑桔炭病、脚腐病、煤污病、树脂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他还是很好的防腐保鲜剂,对苹果、桃、梨、枇杷、葡萄、猕猴桃、龙眼、荔枝等水果上的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
武夷菌素对南方特有水果龙眼、荔枝的保鲜效果明显、防腐力强,福建农科院的试验表明,用武夷菌素进行龙眼防腐保鲜试验效果率达99.36%,武夷菌素对葡萄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苹果腐烂病、梨树腐烂病有效。
3、 作物病害
武夷菌素防治芦苇笋经枯病效果明显,防效在80%以上,防治花卉病害,特别是月季花白粉病,效果理想,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深圳的地防效在85%左右;对茶树上的炭疽病、白星病、油菜菌核病、根腐病、黑穗醋栗白粉病、山楂白粉病、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等均有良好防效。大兴县用武夷菌素防治西瓜枯萎病防效达69-85.7%,超过国内防治该病较好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西瓜炭疽病防效也比较好。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辣椒病毒病有明显的效果。自2008年起武夷菌素开始在水稻的黑条矮缩病上使用,防效可达70%,玉米粗缩病80%,小麦黄矮病75%.在病毒病比较难防治的今天,武夷菌素可谓是病毒用药的佼佼者.
武夷菌素对大豆灰斑病、均核病、霜霉病、炭疽病的防效均在91.12%以上,增产33%;于四川蒲江进行的试验小麦白粉病防效84.7%(150ml/亩),对小麦赤霉病也有一定效果。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