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第一节 电子化学品的概述
又称电子化工材料。一般泛指电子工业使用的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材料,即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工业及消费类整机生产和包装用各种化学品及材料。(可研报告)
第二节 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前景
电子化学品按照国外统计分类,电子化学品一般根据用途分为基板、光致抗蚀剂(国内称光刻胶)、保护气、特种气、溶剂、酸碱腐蚀剂、电子专用粘结剂、辅助材料等。另外也可以根据下游应用领域概括为:集成电路用化学品、印制线路板用化学品、液晶及导电化合物与其他电子电气辅助材料。国内一般根据用途通常将电子化学品分为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电子封装材料、高纯试剂、平板显示专用化学品、印制电路板材料及配套化学品、其他电子化学品等。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工业中的关键基础化学材料,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微机械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电子化学品与之同步发展,不断地更新换代,以适应其在技术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的需要。
发展半导体是国家意志。 2015 年发布的国家 10 年战略计划《中国制造 2025》则提出, 2020 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 40%, 2025 年要达到 70%。在各项政策引导下,大基金及地方配套基金预计将筹集超万亿,深入布局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半导体同时也是下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的趋势需求推动结果。物联网是半导体应用生力军。由 IOT 设备激发的 IOT 半导体市场,预计未来 4年复合增速超过 20%。 2020 年市场规模可达 435 亿美元。物联网激发的核心处理器市场规模达到 248 亿,占比达到 57%,其次是传感器市场可达到 100 亿美元,传输类器件市场可达到 86 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发展的浪潮当中,中国若要取得后发优势,必将加快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布局。从全球及中国半导体销售情况和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增速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占比逐步提升的趋势将长期延续。在此大背景之下,相关的国产配套材料电子化学品将迎来发展大机遇。
2015 年全球电子化学品整体产值超过 400 亿美元,而国内产值约为 490 亿元,全球占比不到 20%, 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都受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影响,在市场上和半导体产业保持一致,都遵循了半导体行业摩尔定律,有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频率高、专业化分工细致、高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电子化学品种类繁多,目前在国内发展比较迅速的种类主要有光刻胶、高纯试剂、液晶单晶等已经形成突破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未来有望随着国内需求量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促进成本进一步降低。
第三节 电子化学品行业国内发展现状
电子化学品产能向中国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从区域上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业及其化学品的主导市场。包括罗门哈斯(现陶氏)、霍尼韦尔、三菱化学和巴斯夫等公司竞相将电子化学品业务重点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中国丰富的原材料、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靠近下游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电子化学品产能向国内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
政策上,国家支持力度加大。国内接连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化工新材料“十二五”专项规划》等重大政策,相应的各行业鼓励措施和政策也接连推出,诸如重新核准多晶硅牌照发放、氟化工准入、稀土准入与整合、“核高基”国家重大项目专项、集成电路“国八条”等。在液晶材料(LCD)、PCB化学品、封装材料、高纯试剂、电容器化学品、电池材料、光伏化学品、电子用药品试剂以及电子氟化工、电子磷化工等领域国内企业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政策利好下,国内电子化学品行业将呈现高增长态势。
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增速超全球。过去十年,全球电子工业发展迅猛,相应的电子化学品行业也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全球电子工业化学品在2010~2015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15年全球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可达488亿元美金。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复合增速在15%,到2015年国内市场容量在490亿元人民币。
电子化学品各子行业分化明显。在行业高成长的同时,各个电子化学产品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对于部分需求集中同时又长期依赖进口的部分材料,例如锂电池材料和光伏材料,无论是政策鼓励、政府支持还是资本投入,都极大的在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这种快速发展并不是稳扎稳打,产业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的产能,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同时从下游行业来看,以锂电池为例,消费类产品用锂电池增长需求趋缓,低速电动车锂电池市场不温不火,并不能快速消化过剩的产能,相关电子化学品利润率出现下滑。但随着新产能投放高峰过去,下游需求逐渐复苏,相关化学品利润将企稳并缓慢进入复苏通道。
第四节 电子化学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进口替代空间最大,集成电路产业浪潮来袭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枝独秀,多年来市场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2001~2016 年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由 1260 亿元增加至约 12000 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将近 60%,产业销售额扩大超过 23 倍,由 188 亿元扩大至 4336 亿元,成为全球的核心市场。2001~2016 年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市场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8.4%和15.1%。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二)需求不断释放,平板显示产业开启加速成长模式
平板显示领域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上,例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占据了消费电子领域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产值达到 1337 亿美元,占平板显示产业的 91%。全球各产品线面板出货量自 2016 年以来普遍增速加快。其中液晶显示器是平板显示产业的主导产品,2016 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 255.60 百万片,同比增长 1.31%;移动PC 面板出货量为 173.10 百万片,同比增长 0.58%;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为 168.20 百万片,同比增长-6.35%;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为 82.30 百万片,同比增长 2.36%。而这些终端应用产品的市场的巨大需求量将会层层联动的带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发展。
(三)政策不断完善,助力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锂电池产业是所有新兴产业中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制造能力,而且高端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叠加政府扶持政策不断落地大背景,锂电池产业呈现出确定性地快速发展趋势。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将保持现有速度平稳增长,提升需要能量密度的持续提升,而且未来在其他多元化的场景中,如电动工具、电动航空器、分布式储能系统等领域,还有加速成长的空间。
预计到 2020 年,锂电池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168.9GWh,复合增长率为 28.3%,市场规模将超过 3600 亿元。分产品看,依据十三五规划目标,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到 2020 年将达到100 万辆,到 2025 年将达到 300 万辆,涨幅 7.5 倍;正极材料消耗量达 30 万吨,涨幅 3 倍,负极材料消耗量达 21 万吨,涨幅 3 倍;电池隔膜面积达 24 亿平方米,涨幅 4 倍;电解液消耗量达 12 万吨,涨幅 2 倍。而且,锂电池性能每年提升 7~10%,成本下降 10%,随着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和锂硫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电池性能还有望迎来爆发式升级。
(四)全球新兴产业东移,电子材料和化学品进口替代日盛
全球电子材料和化学品市场过去形成了三足鼎立之态势,分别是欧美,日本,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企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依旧较高,以集成电路为例,2016 年进口金额超过 2000 亿美元,进口依赖度近 70%,2017 年上半年集成电路进口额年增近 30%,仍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的电子材料和化学品依赖度更高,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制造中所涉及的功能性化学品,我国自给率不足 20%,发展落后于电子信息产业群。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步较晚,现正处于进口替代的初期,倒推上游相关高端化学品的内需不足。此外,国内电子材料和化学品的产品工艺以及质量标准在过去一直无法满足下游海外客户的高端应用的需求。以各类高纯试剂为例,在平板显示领域,我国在 3.5 代和 3.5 代以下产品线中具有超过 90%的市占率,而在 4.5 代及以上的,国产高纯试剂占有率低于 30%。
而 6 代线以上用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在半导体领域,我国内资企业高纯试剂仅占有 25%的市场份额,8 吋及以上集成电路用高纯试剂基本采用进口。但这种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国之一,电子终端制造业在向亚洲转移,这也同时带动了产业集群的东移;另一方面,电子终端和电子元器件毛利率不断下降,电子终端的平均毛利率为~5%,电子元器件的为~10%,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向制造成本更低、配套产业更完善的亚洲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方面,为响应我国“十三五”所提倡的国产化概念,我国 500 亿级以上的产业大基金就有四个,其他规模和地方的产业引导基金更多,以推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国产化,带动相关材料消费升级。如今,国家政策和产业基金的推动效果初显,终端企业逐渐提高国产电子化学品的使用比例,例如主要生产 8 英寸晶圆半导体的华虹半导体所用的国产化高纯试剂已经达到了20%或更高,这一比例较过去有着显著的提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